1. 本人很喜欢清代史,请问关于这类的书有哪些?谢谢?
  2. 味经书院中的味经是什么意思?起名的原由是什么?

本人很喜欢清代史,请问关于这类的书有哪些?谢谢?

关于清代的史书,我有很多夲,经常爱不释手。今天有幸介绍给大家。

一。《清朝野史大观》。此书共五冊,内容极为庞杂,几乎包括了有清一代的方方面面。下面是部分目录,(1)清世祖之收拾民心。(2)薙发之令。(3)和珅案。(4)嘉庆癸酉之变。(5)年羹尧案。(6)尹嘉铨文字狱。(7)日夲攻掠台湾缘起。(8)日本併吞琉球。(9)中俄密约之真相?(十)记士力霍元甲事。(十一)郑板桥判富室赖婚案。(十二)《红楼梦》包罗顺康两朝,八十一年之历史

又一夲。《晚清宫庭生活见闻》。几条目录如下。(/丿裁撤宫内太监。(2)清末贵族之明争暗斗。(3)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因果。(4)记庆亲王载振在天津的生活。(5丿溥仪大婚记实。(6)肃亲王善耆的复辟活动。(7)记清宫庆曲祭祀和敬神。(8)隆裕与载沣之矛盾。

介绍西安人文掌故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又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这是一部记述1900年(光绪26年庚子),八国联军陷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仑苍皇出逃西安的闻见录。此书共分五卷,首卷记述了义和团的兴起,迄至北京的沦陷,两宫出逃。二卷自述怀来禁阻义和团的经过。三卷叙述怀来迎驾,随从至太原。四五卷记述慈禧由西安回京。

下一夲。《庚子记事》。本书中国学院图书舘藏书。分上,下夲。上冊从庚子年5月起,迄于7月20曰。记义和团运动时北京的情况。下冊记八国联军侵入后的北京情况,夲书为日记体。上冊几乎逐日记录,下冊记辛丑5月以后至11月,仅记有关几条。据作者说,(是书也,乃予乱时亲身经历,或见或闻,逐日记载)。书中所记义和团运动时的北京情况,和八国联军的残暴事实,较其它记载为详。

下一本。《郎潜记闻四筆》。清,陈康祺著。以下是部分目录。(/)赵文楷,李鼎元,奉使冊封琉球王国王。(2)。和珅亦少有诗才。(3)嘉庆年间災变。

介绍西安人文掌故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朝鲜旧为兄弟之邦。(5)曾国藩叹李鸿章难与共。(6)。潘柽章修辑明史记。(7)世祖对前明礼文隆渥。(8丿乾隆召纪昀属对。(九)朝鲜柒风錄。(十)圣祖教太子之勤。

下一本《烈皇小识》。这部书共八卷。是从崇祯即位开始,直至李自成陷京师,吳三桂引清军入关。祟禛帝吊死煤山为止。前后九十七年。中间左良玉反清复明,李自成兵败九宫山,张献忠乱杀无辜交待的一清二楚。因本书篇幅紧凑没有目录,就不展开说了。除此之外我家还有《清鑑》等书因不在手,无法介绍了。

大家好,这里是南邻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明清史一直是比较热门的历史学科,那么想要了解清朝,有哪些书籍可以看看呢?

介绍西安人文掌故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清史稿》当属第一本。这本史书和二十四史不一样,她是一本未定搞稿的清史,在民国时代编修,记载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至1912年的历史;

2、《续明纪事本末》是倪在田所著记载南明诸帝之间的事,同时也有清朝初年的历史事迹;

3、《三藩纪事本末》清代杨陆荣创作的史书。以清朝为正朔,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为三藩;

4、《清史纪事本末》民国黄鸿寿创造,记载清朝从发迹到下退位诏书之间的历史;

5、《清实录》清代历代皇帝史实第一首资料;

6、《南天痕》亦是明末清初历史记载; 7、《满文老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

8、李寅教授《清东陵密码》、《清代皇陵密码》、《雍正和他的甄嬛们》;

9、戴逸教授《乾隆帝极其时代》《简明清史》;

10、孟森***《清史讲义》、《满洲开国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兴趣爱好者逆旅行人NL,很高兴回答您问题,关于有关清代史的书,据我的了解以及收集资料,有几本书建议您和各位小伙伴读一读。

【1】《清史拼图》,为刘家驹先生所著,讲述了清代的奏折、马政、秋狝、剃发、服饰、科举等制度,研究其缘起及形成经过。这本书对于了解清初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探求清代的中衰原因等,都有很大的助益。

【2】《清代补考》,为王钟翰先生所著,里面记载里清朝律法一系列内容。

【3】《清史通俗演义》,由蔡东藩先生所著。

【4】《晚清史研究》,郑剑顺先生所著,对晚清***战争有非常详细的记著与研究。

【5】《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先生著。

【6】《曾国藩》,赵建勇先生著,相比大家对这部书非常熟悉,讲诉了曾国藩如何一步步跨入朝廷要职,封疆大吏,力挽狂澜就清朝。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各位朋友,有时间可以看一看哦。

濮兰德,***:《李鸿章传》

作为后人,在评价前人,尤其是贡献大争议也大的前人时,最容易犯的一种倾向,是苛责前人。总是难以避免设想当初如果他怎样怎样,现在又会怎样怎样。类似的评论最容易引发的情感,是对于前人的愤怒情绪。

李鸿章就是这样一个争议较大的人物。***在评价他时,说他是“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种种看法,各类观点,莫衷一是。

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在看待李鸿章这个人时,有几个体会:一是这是一个传统儒家文人官僚代表,有比较强烈的忠君思想。二是这个人具有开明思维前瞻眼光,能够接受保守派不能接受的思想,能够***到历史的陷坑。三是这个人和同时期其他名臣相比,钱财上不干净,官德有亏。

作为传统儒家文人官僚,李鸿章身上的忠君思想,是异常浓厚的。要注意,忠君不是忠于国或者民,而是主要忠于某个具体的君主。在李鸿章这里,这个具体的君主就是慈禧太后,皇帝如何变不重要,重要的是慈禧始终在。在李鸿章的日记里,并且可以隐约感受到其对于慈禧太后怀有某种程度上的暧昧意味。似乎慈禧太后也同样怀有类似暧昧。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彼此都是人,且在一定程度双方一个是顶级的“巾帼”一个是个顶个实打实的英雄。另一方面是李鸿章是大清朝顶梁柱,尤其是到了晚清中后期,彼此具有某种相互依靠感和依赖感。这一方面,甚至慈对李可能要甚于李对慈。

作为传统儒家文人官僚,忠君这一方面没什么好苛责的。并且,其要达到忠君的目标,就必然要考虑如何保土安民,而不是祸土害民。既然要保土安民,就要平叛乱,就要御敌国。从这两方面来讲,基本上是贡献为主。要谈损害,无非是剿灭农民起义的争议,以及和列强的谈判求和。求和涉及一个后果,割让土地,这个容易引***绪。但必须承认李鸿章保住了大土,后果是失去了一些边边角角。

给你推荐一本蔡东藩的《清史演义》,蔡东藩老先生著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被当代许多历史大家推崇,这本书对于了解清代的历史,基本上就够了,如果想研究清代的历史,那需要看《清史稿》。

味经书院中的味经是什么意思?起名的原由是什么?

“味”字有如下意思:

一、味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二、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

三、借用佛教语言,“味”即“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味经“就是要好好读书的意思。”经“就是”书“,”味书书院“不如”味经书院“合适,故取名”味书书院“。

味经书院,位于陕西泾阳。清同治十二年(1873)督学许振禕奏建。邑绅吴建勋捐地以助。中建讲堂5楹。堂前左为大雅扶轮门,右为小山,东西号舍计64间。二门3楹,左右有日新、时敏2斋,每斋有房16架。大门3楹,左右有塾。讲堂后为客厅2楹。左右有室,正寝、厦房各5架4楹,西为小寝,3架3楹。另有屏风、厨、厕各一。“其规模与‘关中’、‘宏道’相等”,但“其定章有不同于他书院者三”:不课时文,以实学为主;改师生不常接见之习,山长登堂讲说,逐条讲贯,察其课程,阅其札记,别其勤惰,严其出入;改由官负责为由山长负责,使一方之望专理一方之学,一任山长聘期为10年。时聘候选同知举人、前平利县教谕史梦轩为第一任山长,以城固训导姚邵诚、澄城教谕王贤辅协理讲席。史氏品端学粹,教学有方,制订教约,其中严戒者四、定约者三,另有功课定格等,从其学者多所成就。十三年督学吴大澄筹置膏火费。光绪二年(1876)监院寇守信于西寝前增建监院署。九年督学慕容干筹营田银3000两。时柏子俊任山长,订立以“八禁四读”为主要内容的教约。十一年邑绅吴建勋捐地增膏火。山长刘光蕡立求友斋,教学以天文、地舆、经史、掌故、理学、算学课士,开一代新风。并刻梅氏《筹算》及《平三角举要》,令诸生习之。又令筑“通儒台”,以实地测验。立“白蜡局”,创“复豳馆”,仿造轧花机,又立“时务斋”,其大旨欲沟通中西,以救时局,“不以空谈为学,不以空谈为教”。别订教法3则及《读书法》。十五年监院周斯忆增建藏书楼于讲堂东。其南修清白池、照壁用“英俊之域”、“礼乐所流”两牌坊。十七年(1891),督学柯逢时奏立刊书处,筹银万两拟岁刻正经正史各1部,选院内高材生20人司校勘,仿阮元《十三经校勘札记》法,附札记于书后。奏加院长刘光蕡为国子监正衔兼总领刊书处。制订《办法章程》11条,述刊书有关事宜,管理办法以及经费使用等。刊书由院长总负贵,下有30董事,轮流负责。分初校、二校,以求保证质量。每书刊印52部,1部交院长,1部存书院,50部出售。所得银款曾作崇实书院日常应用。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泾阳县立小学堂。院西建刘古愚祠。1923年,更名泾阳县高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