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有没有谁把自己吹的牛逼都实现了的?

历史上有没有谁把自己吹的牛逼都实现了的?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之口,掷地有声。

周总理一直是我最崇拜的伟人,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学到了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的是:年少时的周总理由于伯父工作的调动,随伯父来到了沈阳,当时的东北人们生活的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伯父指着一片非常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不要到这个地方来。”

“为什么”周总理不解的问道。

冲绳旅游攻略西安,冲绳旅游攻略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华不振啊”伯父伯父常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久他就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有一天,周总理和同学们在街上玩的正高兴,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低声哭泣,而在她身边站着一位得意洋洋的洋人,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那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车子给扎死了,她原指望巡警局能帮自己撑腰,谁知道巡警局的人不但不帮她,而且反过来训斥她,让这位妇女更加的伤心了,旁边的围观者也都渐渐的攥起了拳头,但这是外国租界,所有人只能敢怒不敢言,这时候周总理的脑海里又想起了伯父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中华不振啊”。

有一天,老师问大家,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这时候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有的说为了娶上漂亮媳妇,有的说是光宗耀祖,还有的说让父母过得更好一些。

冲绳旅游攻略西安,冲绳旅游攻略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候从后排传出来一个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震惊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你说为了什么读书?”周总理再次说到: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的话语在教室里久久的回荡。这是一个出自12岁少年之口,怎么能不让人为之震惊和动容呢。随即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周总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都朝这一个目标而奋斗而努力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甚至连蒋介石都称赞他:文可安邦,武可定国。

总结:周总理用实际行动,实现年少时的豪言壮语,这真不是吹牛,一个人为了一句话,鞠躬尽瘁地奋斗了一辈子,这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动呢?

冲绳旅游攻略西安,冲绳旅游攻略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有很多志向远大的人,但同时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人,首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领袖***。





伟大领袖***少年时,曾经作诗一首,题目是《咏蛙》,全诗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下面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此诗可以看出***少年时期就有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豪迈。

若干年后,***作为***的领袖,领导红军长征万里,转战南北,始终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奋斗不息。

伟大领袖***青年时期,曾经独立寒秋,面对湘江北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英雄之问,展现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气概,发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斗志。

若干年以后,***领导中国***,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建立了新中国。

***使得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改变了的中国历史,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实现了自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理想。

感谢邀请!其实吹牛要看怎么说,没有实现的愿望叫吹牛,成功了的叫少有大志。历史一直以成败论英雄,既然愿望最终实现,历史会好好把他装扮一番,什么神龙转世,金光四射等词语全部加在这人身上,让人们相信,他并非在吹牛,而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年轻时吹下的“牛逼”: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刘秀几乎和刘备有着同样的简历:长沙定王之后,孝景帝玄孙,但由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祖宗的基业传到他的手中的已经所剩无几。

他的父亲刘钦仅仅做了南顿令,并且在刘秀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刘秀和大哥从小在叔叔家长大,几乎和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

刘秀其实是一个很本分的人,操持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他的大哥就经常嘲笑他胸无大志,简直和刘邦的二哥一样,没什么宏图大志,而刘秀也不生气,微微一笑,继续干他的农活。

后来刘秀有机会去长安读书,这好比乡下人进了城,眼前的花花世界令他瞠目结舌。正在此时,执金吾带着卫兵巡逻经过,只见执金吾一身戎装,神***飞扬,前呼后拥,甚是威风。这可能是刘秀长这么大见过最大的官了,羡慕的表情一下就暴露了出来,心想:要是能做上执金吾,就是死了也值了!

而在刘秀老家南阳宛城,刘秀看上了一位比自己小十岁的姑娘,她叫阴丽华。阴家在南阳可是名门望族,传说是管仲之后,光家里的土地就有七百顷,车马和奴仆更是数不胜数。

而刘秀虽然顶着“皇族”的光环,但其身家完全无法和人家相比。门不当户不对,当时人们都在嘲笑刘秀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如果要是在和平年代,刘秀的这些“牛逼”估计会成为人们的笑柄,但乱世凭时势,时势造英雄。王莽的改制弄得民怨沸腾,天下大乱,刘秀跟随大哥举起了“匡扶汉室”的大旗,正式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昆阳之战后,刘秀正式迎娶了阴丽华,后来大哥被更始帝所害,刘秀单骑闯河北,剿灭王郎,后来登基称帝,与更始决裂,平赤眉,灭隗嚣,得陇望蜀,平定公孙述,最终统一了天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周贻庚来到东北求学。刚到东北时,伯父指着租界区对周恩来说,没事不要到哪里去玩,那里是租界,出了事没法说理。

周恩来问伯父,为什么。伯父告诉他:"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不明白伯父说的是什么意思,直到他去租界走了一圈。当时,周恩来和几个同学去租界玩,对租界里的繁华和怪模怪样的洋人看花了眼。正当学生们左顾右盼时,忽然看见一群人在看热闹。

原来,一个妇女的老公被洋人开车撞死了。妇女就想去找中国巡警说理,惩治肇事的洋人。结果,巡警不仅不帮忙,反而将她赶走。这件事,让周恩来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

回学校以后,周恩来一直在沉思此事。一次上修身课时,校长问学生,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纷纷踊跃回答:有说"为明理而读书";有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甚至还说"为吃饭而读书"…

等到校长问周恩来时,周恩来坚定地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时,周恩来才12岁!不过,校长不仅没有认为周恩来说大话,反而对他一番夸赞: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周恩来真没有吹牛,他兑现了自己的豪言壮语。不仅我们崇拜周总理,就连***也对他赞誉有加。

蒋介石夸赞周总理:“文可安邦,武可定国。”

既然是吹牛,肯定是吹的牛皮在当时的条件下看起来不可能实现。人都会吹牛,关键是吹了牛后怎么办?大部分人吹过牛后转头就忘了,可有些人会孜孜不倦地努力,竟然把吹爆了的牛逼实现了。(朋友们,我是“雪堂说史”,欢迎点击关注,多谢了!)

一、苟富贵,莫相忘

说这话的是领导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陈胜。当然,在陈胜之前也有农民起义,比如被历代圣贤痛骂的盗跖,不过,论规模,他比不上陈胜。

陈胜最初是给人干活的一个佣人,就是给人耕作,打打短工养活自己。一天,在田间地头休息,陈胜跟大家闲聊,脱口而出一句大话:苟富贵,莫相忘。意思是,如果有一天,咱们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其他人都笑话他:你一个打工仔,怎么可能富贵?

陈胜一看大家都不相信,叹息一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就是说,你们一群小家雀儿,哪里懂得我一只天鹅的志向呀!

后来,陈胜和吴广被征兵戍守边疆,结果天降大雨,误了日期,按照秦朝法律,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你没按时赶到就是被处死。陈胜一想,反正都是一死,干他娘的,就鼓动大家起义了。没想到,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陈胜还当了陈王,真正实现了富贵的愿望。

不过,他当初一起打工的小伙伴想起了陈胜的话,就来找他共富贵了。陈胜一开始对他们还不错,不过这些人不知进退,没事就说陈胜当初和他们在一起的糗事,陈胜一气之下把他们都给砍了。

二、“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生当如此”

说这两句话的分别是项羽和刘邦。

当时秦始皇还活着。秦始皇东游,先到了项羽的家乡,项羽看到秦始皇前呼后拥、耀武扬威的样子,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呀,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我可以取代秦始皇。这话牛逼坏了,也吓坏了项羽的叔父项梁,赶快把项羽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