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昭君出塞为何能名流千古?

昭君出塞为何能名流千古?

我是“求索之路”,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王昭君一个连嫁匈奴祖孙三代的美女。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著名的四大美女,王昭君是最有意义的一个。汉语中形容女子美貌的词汇,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落雁”在历史上就专指王昭君。“昭君出塞”典故说:汉元帝选昭君与匈奴和亲,出塞路上马嘶雁鸣。昭君拨动琴弦,奏出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动听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落雁”由此得名。“昭君和亲”的故事,哀婉、感人,千古流传。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公元前52年出生于西汉南郡秭归(战国时屈原的故乡)的一个平民家庭。前38年,被元帝征选入宫,成为宫女。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宫女为求皇帝宠幸,争相向宫廷画师行贿。昭君生性正直,她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故意将昭君画得不十分美丽,所以,进宫多年,得不到皇帝临幸。

西安雁鸣之路旅游景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33年,汉朝属国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见天子,表达藩臣之礼,并自请为汉朝女婿。汉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离宫辞行时,看到倾城倾国的王昭君,汉元帝惊为天人。但此时已难以反悔,他不得不让王昭君离宫出塞。

呼韩邪单于为此上书皇帝,”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下一子,被封为右日逐王,三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按照匈奴民族“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以汉匈大局为重,忍着委屈,又嫁老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11年后,复株累单于去世,传说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孙、复株累的长子搜谐若鞮单于。

王昭君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的很好,并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死后葬于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神仙。

西安雁鸣之路旅游景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古“和亲”的汉家女子不计其数,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唯独昭君出塞的故事代代相传、名垂千古。

@求索之路 认为 首先,历史上,匈奴长期威胁中国北部边境安全,边地人民长期不能享受和平宁静生活。其次,汉元帝时期,西汉处于强盛时期,匈奴经过汉朝连番打击,已经元气大伤。昭君和亲是平等的,和以前和亲不同。第三,呼韩邪归汉、昭君和亲,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战乱,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保持了汉朝和匈奴六十多年的和平,加强了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和交流。

总之,王昭君,以自己的巨大个人牺牲,通过和亲,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好事,老百姓世世代代感念她,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流传千古。

西安雁鸣之路旅游景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宣帝时期,强悍的匈奴在内有天灾***,外与汉军交恶的情况下,单于呼韩邪被逼无奈,来到长安,入朝觐见,可见当时的汉朝还是强盛。公元前33年,年近古稀的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婚,这时的汉朝是汉元帝刘奭在位。

刘奭虽然好学好儒,治理朝政的办法虽然不多,但是,后宫嫔妃很多很多。多到临幸时要通过画像才能选择她们。所以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婚算是找对了地方,汉元帝不愿意皇室的女儿去塞北,就到嫔妃里找。当时的嫔妃们为了让画工把自己画的好看点,纷纷行贿于画工。有个叫王昭君的宫女,自始至终不愿行贿于画工。自愿出塞,远嫁匈奴。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三年,呼韩邪就死了。由于匈奴实行的收继婚制,所以,呼韩邪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又娶了王昭君。后来复株累也死了,呼韩邪的孙子也要王昭君,但是没有成真。

王昭君远嫁塞外能够流芳百世,是因为她和她的子女们为汉朝和匈奴的和谐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说,汉武帝对匈奴征战那么多年,还不如昭君一个琵琶曲。其实不然,昭君出塞正是匈奴被汉朝打的屈服的情况下,才通过和亲走向和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