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地人,来到西安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我走过了南北所有城市,唯独西安让人去了就不想走感觉,吃的口味丰富,特别走在城墙公园里面,有穿越感觉,特别舒服。在没事了花10块钱买张给黑舞厅门票,进去太潇洒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不是陕西人,第一次去西安是05年,那时候二环还没修起来,高铁也没有。
大雁塔外面有艺术生素描画像的,一次十块钱,还有那种快照,20到5块都能喊出来。
晚上有唱歌的,夜幕降临后吃点喝点听听歌也不错。
大唐芙蓉园是应该去的,园中景致按照春夏秋冬设置,绕一圈,进门左手是杏林,然后是池塘夏荷,秋景是啥忘了,接着就是玄武岩装饰的那个诗词河谷,应该是表示冬景。
还有剧场表演,也很不错。
市区的话逛过开元,南书院门那时候诗书气已经比较淡了,回民街好多吃的也不错,但是卫生不怎么样。
小雁塔要过节去,有一些表演,平时去没啥看的。
我不是陕西人。
第一次来西安是1961年11月,那年我12岁。是随祖母由北京迁往延安途经西安。是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大城市,到延安去的。
那次我们在西安三天,住在炭市街地质局招待所。等我父亲单位接我们的大卡车。也没到哪儿去玩儿。印象深刻的是炭市街口每晚有一个馄饨摊儿,味道特好!其他的没什么印象了。
1965年,我到西安念初三(住校),学校在西影路,离大雁塔很近,每天早晚跑步到大雁塔,有时在大雁塔东边的桃园背书。那时的大雁塔没什么房屋,也没人管,我经常登塔。每到周日,西安的同学回家了,我就步行到东大街,或者解放路,逛半天,到下午,走到东羊市东口,吃一碗阳春面,才回学校。
***时期,没事儿的时候约几个同学去兴庆公园玩儿,有时骑自行车去华清池,疯了两年,直至68年10月到宝鸡插队,离开了西安。
说实话,那个时候对西安的印象一般。记忆也不深刻。印象较深的是66年***前我在西安勤工俭学,在大兴善寺栽电杆,一天一块钱,干了七天***就开始了。当时领工的马师傅对我们可好。以后再没见过。
但是西安养育了我,我又娶了西安老婆,我经常到西安看望岳父母,来的次数多了,就有感情了。西安在我的注视下,越来越好了。我爱西安。
我去年去过一次,西安人没怎么接触,就是去转了几个景点,逛逛夜市,整体印象不错,市政交通有些乱,这其实是全国城市的通病。西安人(滴滴司机、导游、小买卖人)都很热情,也跟他们的行业有关,别的就没啥了,物价嘛,中等城市水平吧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西安有耳闻是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八几年吧,七八岁生活在河南农村,夏天,天气特别热,吃了晚饭,天渐渐黑了,一堆人都在门口乘凉,杂七杂八的聊天,我也挤进去凑热闹去了。
村里有一个邻居亲戚在西安,不久前到亲戚家去了一趟刚回来,就聊起了他在西安的所见所闻。
那个人说西安的晚上如同白天,灯火通明,商场玻璃橱窗里的***看着就像***一样,西安人吃饭的碗就跟盆一样大,面条宽的像裤带,一根可以捞一碗,一个烧饼有锅盖那么大(其实就是锅盔),西安人天天吃羊肉泡馍…当时在我们村里那他可是见了大世面了,我们羡慕不已,我甚至都听的哈喇子流下来了。后来他又说,别看西安这好那好,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住的地方特别小,像鸽子笼,哪有我们农村宽敞。当时我瞅着满天的星星,努力的想像西安的样子,想着我可能永远也不会和西安有任何交集,永远也不可能到的了西安,因为咱在西安没有亲戚,路程又远,没钱去啊,后来又宽慰自己的想着西安也没啥好,住的挤死人了,还没我们农村好。
谁知道多年以后我竟然嫁给了陕西人,我们一家也定居在西安。
刚来西安的时候觉得西安人豪放热情,节奏不是特别快,主要是大学特别多,有文化底蕴,美食也特别多,那时候西安还没有高铁、地铁,后来通了高铁、地铁之后大家出行也更方便了,房价那时候也还不是特别贵,西安现在的高楼越来越多,城市也更具现代化,06年孩子在西安上小学,孩子在这座古城长大,上大学也没有离开西安。我们一家见证了西安这座城市这十几二十年的发展,以后的以后也要在这座城市一直住下去,西安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