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摄影最难的地方是什么,你有什么人文摄影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
我们从6年的风光转入人文,建文件夹时取名“补遗”,觉得拍摄量会很小,连储存盘也没准备一个大的。走起来才知道,这是对前头6年的大颠覆。最初准备拿出三年把齐长城全线拍一遍。从关口下的一个山村起步,两年过去了,我们还在那里。
由于拍摄齐长城主题未变,从风光转过来也不觉很难。觉得最难是开头一段,不敢把镜头对准乡民,有很长一些日子鬼鬼祟祟,跟当贼一样,随着拍摄时间延长大家彼此熟悉起来,拍摄已经很自然了。当初恨不得工具极端微小,恨不得拿一只电影里常看到的间谍纽扣相机,慢慢我们看到,乡亲们其实还是认可大一些的,他们的理念大代表正规和专业,给他们上大的器械,有尊重意味。
他们也纳闷我们拍这么多片子做什么,我们说积累素材做大专题。这就像车展妹子面对手机拍摄不兴奋,乡亲们不屑手机拍照,他们知道那是发网上,专业相机,可以做“大专题”。
如上所说,要想顺利,这里一个大的经验是框出一个“区域”并长时间坚守这个“区域”,直到你成为这个“区域”一部分。
个人觉得人文摄影最难的是如何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
人文摄影并不是简单的现场记录,它是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感的代表性表达。这需要摄影师要热爱生活,关注时事,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生活体验,敏锐的眼光,矫健的身手,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画面。这些能力需要一定时间和实践的积累。因此摄影师要想在人文摄影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需要平时多做一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人文生活体验的积累:多去外面观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地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有哪些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关注时事动态,关注历史文化:既要了解当下,也要了解历史,社会的发展具有延续性,每个地方、每个人物都有时间的发展轨迹。每个时间段都有哪些关注的重点和要点,围绕这些去寻找代表性的画面,更容易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三、多向人文摄影***的作品学习:学习***们拍摄思路、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取景构图、人物表现、场景特征取舍等等,为日常的摄影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就是日积月累的拍摄实践:摄影除了理论上的学习积累,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拍摄,只有通过大量的拍摄练习,才能使大脑、眼睛、手部动作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不会轻易丢掉那些精彩的瞬间。
五、拍摄后的总结反思:每次拍摄完了都需要及时的整理归档,一方面是总结本次拍摄好的
以及不足的地方,下次碰到类似的场景如何改进提高,另外对每次的照片进行资料规整,记录好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以免时间长了容易丢失和资料混淆弄错,并方便以后进行专题创作时方便查找。
我没有拍摄经验,也不懂摄影,但我会经常看摄影作品,尤其喜欢人文。很多人爱看老照片,然后内心浮现一种或者是共鸣或者是情怀的东西,能产生共鸣的,也就是照片有感染力,它会深入到你的内心,触碰你的神经。比如最著名的一只秃鹫等待一个将死的非洲儿童还有一只肥大的白人的手轻握着一只无比瘦弱细小的非洲儿童的手之类的照片。
而能让你产生情怀的,照片要有故事或者反映时代背景。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照片的时候,内心产生的想法是:哦,原来那个时候的人是这样生活的啊,原来这里曾经是这样的啊,能够让人有这种想法我想就是人文摄影的最好体现了。
人文纪实摄影的确很难,难就难在真实反映人和事物的一瞬间状态,只能靠快速抓拍,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相机的操控也必须相当熟炼。可以想象,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兼顾好题材、构图、用光、对焦等事项,不能出大的差错,否则就会错失良机。题材的选择事前是很难有准备的,靠的是摄影者的感觉,这是平常积累的摄影意识的瞬时爆发;对相机的操控也是靠平时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自如。
人文摄影看似简单,但是具体创作和拍摄又确实很难。难就难在不但要写人更要写“文”。写文就得让读者阅读出画面深处、画面之外和看不见但能想得出(当然,仁者见仁)的东西,有思想和启迪的东西含括在里面;就像一壶好茶越品越香,就像一杯好酒越尝越有甘甜。
第一、构图之前先构思。拍摄人文和一般记实片和活动片不太一样的是,在拍摄前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备课和准备。
这一段时间就得想一想,面对此情此景,我想拍什么,根据具体元素,我能拍什么,估计拍成后能表达什么,未见其人先见其“影”,在头脑里先形成一幅画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思”。
第二、拍摄之时要“大扫除”。根据自己的构思,决定元素取舍,能表达主题的坚决不要放过;与主题不相关联的坚决去除,记住大家们的忠告——摄影其实就是在做“减法”,不必吝啬。
第三、善用光线来渲染。光线的运用得当往往是拍摄成功的法宝,它可以用来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强化主题、表达思想。具体怎么运用不好细说,但是一般而言,巧妙动用逆光光线是常用的手段。
第四、后期手段再点睛。这个就无需细说。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为我的回答点个赞。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照片还有多少是真实的?
现在的照片还有多少是真实的?
现在的ps可以说是强大到让人膛目结舌,的确可以把一张原片后期得面目全非。
但是我个人认为,除了创意类艺术类的作品,可以在ps上发挥才能。我们日常拍的照片还是请尊重原片,可以适当的美化,包括明暗,色彩对比,杂乱物的处理。而不是大面积地改变原样。
一般来说,纪实性的照片真实性比较高。当然排除演练出来的纪实片。
这些都是我们接触认识的生活场景,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所记录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风光片,也是我们所见所有的景物。至少我自己的风光片保证大部分真实性,不会换天换地换云彩。只是调一下明暗对比色彩。
人像片,因为都喜欢美美的,特别是女人。都需要美颜美容一下,所以这个真实性相对来说会比较缺少一点。
但我还是那句话,人像适当后期,请记住是美化不是整容,不要整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下巴儿尖到可以戳到人。
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个人而言,我的片子九成都是真实的。
真的还是很多的,除了需要艺术加工的需要,大部分照片还是真实的。在ps盛行的年代,大部分人还是以真实出境出片,毕竟大部分人不是靠摄影来吃饭的,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路径而已。这是上周上海青西郊野公园,绝对是真实的手机照。
题主的问题,要看怎么样去理解!照片的裁剪也是“后期”范畴,调整照片的明暗还是“后期”的范畴。个人认为,这样的后期能使照片构图更美、照片更通透,这样的后期没什么不好。所以,不要一谈到后期就色变!
当然,对于纪实类照片(非艺术类),个人也不赞同大面积改变颜色、大幅度美化面容等使其面目全非的后期。
以下三组照片,前一张是都原片,第二张都调整了明暗,个人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因为,人们对照片的明暗程度和色彩程度的喜好,本来就是不同的。
是用华为mate20pro手机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