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周边都有哪些值得专趟品尝的美食?
  2. 那些小吃在西安地摊中最受欢迎?
  3. 凉皮真的是产生于秦朝吗?还有哪些与凉皮相关的传说故事?

西安周边都有哪些值得专趟品尝的美食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西安周边值得品尝的6种地方美食。

陕西关中地区自古就有周人斩龙和面而食的传说,而后将龙肉以猪肉代替,就是今天著名的臊子面了。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而一碗臊子面,臊子汤才是它的灵魂!

精瘦肉、萝卜、豆腐、鸡蛋、青菜切丁,辅以酸辣风味佐料,可谓“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

西安美食传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古称‘羊羹’,西北美馔,尤以陕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可以说是西安的标志性小吃了,使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

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那些小吃在西安地摊中最受欢迎?

说起摆地摊,是投资小 回报率高的特色项目

西安美食传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用房租店面,所以成本比较低,风险也更小一些

西安比较受欢迎的街边摊

一般就是油炸串串夹馍,烤面筋,铁板鱿鱼,菜夹馍,炒面炒米粉,肠粉,豆腐烩菜泡馍,炸鸡排鸡柳,臭豆腐,还有杂粮煎饼,铁板豆腐,烤香肠,麻辣烫

西安美食传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学这些特色小吃,可以到西安大品小吃培训来看看,师傅系统的教学,保证包教包会

我是地道的西安人,听我来说西安的小吃绝对没错。

西安的小吃品种多样,说到地摊小吃最受欢迎的当数“西安小吃三件套”。凉皮、冰锋、肉夹馍。

凉皮在西安分为三种:秦镇凉皮、汉中米皮及宝鸡面皮

这三种凉皮口感各异,各有特色。秦镇凉皮口感筋道,辣味十足。汉中米皮柔软爽口,辣子油鲜红好看。宝鸡擀面皮,特制加工薄、光、筋、有嚼劲。

肉夹馍是陕西特产在西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的特点是现做现吃,外酥里香。

分两种吃法:纯瘦型和肥瘦型。爱美的女士出于身材考虑,大多都选择纯瘦型。而普遍都是选择肥瘦型,因为其肉肥油多更能吃出正宗的味道。

冰锋汽水在西安大家喝的是情怀。以前在西安人口中习惯叫“汽水”。现代的叫做是冰锋。“老板来瓶冰锋”听起来多亲切。在西安大家都说冰锋干倒可乐,这话我相信。

来西安吃“西安三件套”美的很!一套十块钱,保你吃饱、吃好。既经济又实惠,绝对物有所值。

欢迎来西安旅游!看钟鼓楼大雁塔,吃凉皮、肉夹馍。

西安的小吃很多,有很多的苍蝇馆子和地摊,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东新街龙首村,洒金桥纺织城,等等…都会有自己特色小吃。炒凉粉,各种烧烤:烤肉,烤鱼,烤菜,烤腰子,……太多了,熏肉大饼,红旗串串,涮牛肚,小龙虾.炒田螺,数不胜数。没几天功夫你是吃不完的。


地摊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那种便于携带的小吃,“老板来两个夹馍带走”所以第一个应该属于夹馍。

不管是肉夹馍还是菜夹馍,西安人对于夹馍的特殊感情那真的是还可以吃个100年。大学时候学校门口夹馍特别特别的多,大概有10家那么多。春夏秋冬都是这样,而且都是十年以上,有一次一个夹馍老板和我们聊天,人家卖了10年夹馍,大学生出去了3个,一人一套房。

至于西安小吃究竟有多少种,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品尝了,我西安大学吃了四年都没有吃完。

本土西安人,要说在地摊中最受欢迎的小吃,一般以烤红薯,凉皮,饸饹,炒凉粉,粽子,搅团,甑糕,

油糕为最常见,像受人欢人的泡馍,面食,肉夹馍在地摊中却鲜有问津。

究其因,像泡馍肉夹馍类大家更倾向于某家有特色,常去的店面,在地摊上吃的小吃,基本上是价格不是很贵的,在十元以下,而且不会吃饱,如果好吃也不影响,还有机会吃其他,吃时简洁快速,有些还可边走边吃。
地摊小吃,以零食小吃为主,主食品类较少,有些东西是季节性的,如烤红薯,糖炒板栗,玫瑰柿饼等季节性很强,受人的关注度高,大家都有个尝鲜心理。农村集市上,卖的最火的永远是凉皮炒凉粉油糕等。我建议像炒板栗,油糕粽子等,遇见了都可尝尝。

凉皮真的是产生于秦朝吗?还有哪些与凉皮相关的传说故事?

可信度不大,估计又是“民间美食传说”那样的路数,主要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做的宣传而已。

凉皮的原料是面粉和大米(姑且把米皮也算上),但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主食都是小米,因为既抗旱又产量大,大米主要在南方地区出产。小麦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没有磨盘,所以别说当时没有凉皮,面条、片汤、饺子馄饨、包子这些面食统统都没有,最早也得汉代才出现,秦人只能吃整粒蒸熟的麦饭。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巫师预言他吃不上当年新麦就得挂掉,老头很不忿,硬是撑到了秋收,这天手下蒸好麦饭,他正要吃,突然觉得肚子胀,跑去上厕所,一不小心栽进了茅坑,大家慌忙掩着鼻子把他打捞上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果然没吃上新麦子。

其他主食还有:黍[shǔ](糜子)、菽[shū](大豆)、麻(除了茎皮可以用于纺织,籽也可以吃),它们和稷、麦凑在一起,就是秦朝的五谷。

其他可见的粮食还有秫[shú](有人认为是高粱,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黏稻,可用来酿酒)、荅[dá](小豆)、粲(籼稻)、糯(糯米)等。它们的做法基本和现在一样,要么煮成粥,要么蒸成饭,煮饭用的家什叫“鬲”,陶制的,和鼎有些类似,下面三条和肚子相通的粗腿;蒸饭用的是“甑”[zèng],有点像笼屉,口向外边翻卷可以握住,底是平的,有孔可以通气。把粮食放在甑里,甑再放到鬲上,鬲里放水,这就构成另一种炊具——甗[yǎn],下面点火就可以开蒸了。

相传,秦始皇在位的第二年,富饶关中平原突然大旱,洋河缺水,户县泰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情似火,而狠心的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大家被逼无奈,只好在旱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挖出了水,经过经过精心培育才出了稻穗。可在收割之后,碾出的大米却又小又干吧,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

正当大家发愁的时候,有个叫李十二的后生,用这种又小又干巴的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都各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向秦始皇纳贡。

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欲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制出佳肴,今奉上面皮,望万岁御品。

秦始皇见到面皮,觉得色白光润,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秦始皇吃后觉得此味甚美,颇感稀奇。大喜,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证上几张面皮供他食用。

凉皮是不是真的起源于秦朝,我也不知道。不过,关于凉皮,最早的传说可能是秦始皇时期。

  • 关于凉皮的传说一。秦始皇时期,汉中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稻谷枯萎,百姓无法向皇帝纳贡,非常焦急恐慌。当时有位叫李十二的,他将打下的新大米碾成很细的粉末,又过筛罗后,再用水调成糊状,蒸出面皮,再切成条状,起名大米面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他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皇帝吃了面皮美味可口,倍加赞赏,于是将凉皮订为贡品。
  • 关于凉皮的传说二。凉皮得以推广,传说与汉高祖刘邦有关。传说,当年刘邦攻下汉中后,在一户人家里吃到蒸好的面浆皮,刘邦吃罢赞不绝口,从此爱吃凉皮。这个给刘邦做凉皮的,便是后来成为他宠妃的戚夫人。不过,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刘邦在成为汉王后才收了戚夫人,“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一说。定陶在山东境内,而这凉皮是陕西特产,所以这个传说有点牵强附会附会了。


  • 传说三,是凉皮源自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张鲁承其祖父张道陵天师所创五斗米道教,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统治。建安二十年,曹操封张鲁父子皆为候,令其迁洛阳。张鲁的女儿怀着对汉中的热爱独自留下了。一日,她来到一义舍,见几个人正吞咽着夹生饭,这是由于他们疲于赶路,根本等不到熟后再吃。于是她想,能将汉中盛产的大米做成米面馒头该多好,赶路的人一到义舍便能吃上熟食。于是,她便到义舍蒸米面馒头。她一边劳作,一边吟诵着道家***,由于平素养尊处优,所以一动手就加水过多,根本无法捏成馒头,猛然间她想起了刚才背诵的***,皮革能煮成胶,曲蘖能化为酒,难道这米面浆就不能做成其它食品吗?于是她决定将这米面浆煮熟吃掉,免得浪费。她用小瓢舀了米面浆,轻轻地倒在了笼布上,形成薄薄一层,盖好笼盖蒸了起来,蒸熟之后,将笼布上的“馒头”撤到碗里,义舍内正好有一些油炸辣椒,于是她就加了一些。恰在这时,有几个关中人来到义舍,她让他们一起食用,他们吃着皮革一样的东西赞不绝口,误以为是面粉所做,就称为“面皮”。从此,她便经常到义舍里去蒸面皮,供过路行人食用。在制作过程中,她不断改进,由于它制作简单、冷热即食、四季咸宜、爽口耐饿,所以很快便在各义舍中推广开来,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陕西凉皮。

  • 关于凉皮的传说四。传说有一个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看见御膳房送上来的精美食品却没有胃口。有一个妃子家乡是陕西的,她自小就帮母亲小吃店卖凉皮,非常怀念家乡的美味,见到皇上这样,心想:我要把家乡的凉皮做出来给皇上尝尝,保不准皇上想吃呢。于是,妃子亲自下厨,精心调制了几碗凉皮,给皇帝送了去,皇帝先尝了一口,回味一下,“嗯!不错。”于是皇帝下令每天都要吃一次凉皮,又加封妃子为贵妃。于是,贵妃凉皮的美名就流传开了,成了皇城达官贵人争相品尝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