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清朝时要把陕西学政节署放在三原,而不是省城西安?
  2. 西安城墙附近还有啥景点?

什么清朝时要把陕西学政节署放在三原,而不是省城西安

这与明清时期西安职能的分化有关。

以唐宋为界,西安失去昔日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降为陕西首府和西北区域政治中心,明太祖洪武二年 (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为防范边外侵扰中原,明***沿长城一线设九边镇,驻军把守,其中4镇在陕,陕西由内陆省份变为边疆省份。西安定位于“安定西北”的职能,提高了其戍边和军事存在的价值,淡化了其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的职能,而这显然不利于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因此,明代以后,西安逐渐转化成了一座仅有政治意义的军事城堡。

在这种职能定位转变后,随着陕西经济中心逐渐偏离西安,向周边转移,东西横向的龙驹寨、凤翔,南北纵向的延安汉中均成为新的经济重心点,特别是泾阳-三原一带成为了“并驾齐驱的陕西经贸中心”。由于新的经济中心的形成,经济的繁荣就为科技文化的滋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在这种有利形势的催生下,水利工程、医学、力学机械在三原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更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形成了了以刘古愚为代表的影响较大的泾阳-三原教育学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陕西学政署、陕西学务公所都不在省城西安,而设在了三原县。

西安旅游景点关中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原县在清末文化教育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前面,教育方面有机械,师范,医学,纺织,水利,农业等门类。经济的发展也不错,又处在关中道的***心位置,***将一些官署放在三原,便于管理调度指挥全省。

明清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陕西的优质教育***均集中在咸阳地区(在清朝时属西安府管辖)。清末,陕西五大著名书院中只有关中书院在省城西安,宏道书院、正谊书院设在三原县,味经书院、崇实书院设在泾阳县

据民国年间修订的《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宏道书院创办历史最久,味经书院科举中式最多,崇实书院讲授西学最早,正谊书院专讲闽洛义理之学等,均闻名全省,享誉西北。”由此可见,四大书院特色鲜明、各有所长,均是清末陕西教育界的佼佼者。

西安旅游景点关中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宏道书院历史悠久,创办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初名“弘道书院”,后在清乾隆时期,因避乾隆皇帝讳而改名“宏道书院”,院址在三原县北城永清坊。宏道书院是西北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有“学风之盛,莫过三原”之美誉,陕甘学政即常年驻扎于此。

味经书院,创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位于泾阳县城内姚家巷。从创建到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21年间,中进士18人,举人72人,其他登科者22人,“以教学质量之高和培育人才之多闻名陕甘两省”,是当时陕甘地区当之无愧的一流名校。

崇实书院,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位于泾阳县城内陕甘味经书院东侧。崇实书院的前身是味经书院的时务斋,后独立并定名为“崇实书院”。因其教学内容注重“格致、英文、算术、工艺制造”等西艺,并有“城郊南北二桑园作为教学实验场地”,因此说,该校的西学相比较于陕甘其他书院是较为全面的,也是最早的。据记载,该书院“不仅是陕西以至西北地区一所最早学习外国语学校,也是一所最早讲授西方先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这些均是咸阳地区设立大学堂的独特优势。

西安旅游景点关中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谊书院创立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书院办学宗旨,故名“正谊”,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浪潮中,正谊书院不为所动,“仍研习理学”,直到1948年停办,是“陕西省保留到最后的一所有名的书院”。

由此可见,清朝把陕西学政节署设立在三原而不是省城西安,也是基于泾阳、三原这里地势平坦、物产富饶、教育***丰富以及“关中人文质朴、风气未开,因地制宜,有未便尽拘成格者”之考虑。时任陕甘学政为沈卫,常年驻扎在宏道书院,他曾奏请朝廷将三原的宏道书院改建为宏道大学堂。

1902年,宏道大学堂获准开办。因此,陕西省实际上在同一时期比周边省份多建了一所大学堂。“宏道大学堂”即是以三原的宏道书院为主体,合并周边的味经书院、崇实书院而来的,是“当时陕西和西北地区惟一的工科大学,也是本地创建最早的高等学校”。

宏道高等学堂的起落在近代陕西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在清末一直与省城的陕西高等学堂旗鼓相当,这种县城与省城在高等教育领域平分秋色的格局,在后来的陕西高教领域又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再现。

西安城墙附近还有啥景点

西安城墙玉祥门北边,有藏传佛教广仁寺,现在去广仁寺红墙祈福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朝阳门里面有革命公园,小东门里面有永兴坊,东门外有罔极寺和八仙庵,这些都是城墙附近知名度较高的景点

       西安城墙附近景点有:

         碑林博物馆。陕西最早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顺城巷。长安城被古老的城墙围城了四方形状,顺城巷位于城墙之下,不仅环境清幽静谧,集中了风格迥异的青旅、食店、酒吧咖啡屋,更有一些秦腔或相声曲艺社,成为文化特色休闲***产业带。

  书院门步行街。书院门的名称来源于街内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有各式牌匾楹联,书画墨迹,文房四宝及品种繁多的民间工艺。

  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位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鼓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位于钟楼西北方约200米,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西安鼓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登临鼓楼,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

  回民街。西安***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西安***街是***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数条街道组成。它以浓郁的***文化和氛围,为古城构筑了一道特异的风景线。餐饮器物均由***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

  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是以原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的***旧址改建的,是遗址性博物馆。纪念馆布设有“***史实陈列”、“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和张学良旧居复原陈列等内容。

  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当时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诸省,故称“都城隍庙”。明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于西大街现址(鼓楼向西行约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