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迁都西安,对西部有什么好处?
西安又称长安,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历史参考价值!透过西安看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科技能力,文化底蕴,西安是我们民族的风向标!建筑业发达,农业灌溉发达,工商业发达!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大兴、西京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之一。讨论定都西安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我们可以从哪些强盛王朝一窥究竟。
西安一直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秦汉之前的周不在讨论之列,在西安定都大一统的强盛王朝有:秦、西汉、隋、唐。
秦朝:统一天下二世而亡,其一直致力于对付北方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贾谊《过秦论》中说道:“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虽然秦朝同一时间较短,但是其修筑长城,对抗匈奴为后世开发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汉: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同时命卫青与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与西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郑吉屯田西域,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西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
隋朝:对于突厥实行“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等政策,同时与吐谷浑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大力发展西部陇右地区生产力,确保了西部地区的安定。
唐朝:唐朝在西部地区设立了六个都护府:安西、安东、安北、安南、北庭、单于都护府。都护府并不只是文官统治,更是有***。
《旧唐书》记载:“安西都护府镇戍兵二万四千人”。
如果真的迁都西安的话,西部经济觉得比现在好太多,西安成为首都后,肯定把西安周边的城市合并了,比如咸阳和渭南,中国绝大多数央企总部也会在西安,西部的交通也会比现在发达,交通达到了,经济自然不会差,对西北五省的辐射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问题上本身就有问题,不能叫迁都西安,因为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夏到唐朝,主要的都城就大概在这一位置。但安史之乱,特别是五代十国之后,因经济东移动和南移的问题,加上当时交通的限制,京杭大运河已经没法满足大船运输的通行。所以在唐之后,长安已经不再适合做统一王朝的都城。虽然之后宋明甚至是新中国在考虑定都哪里的时候西安都是备选城市。但却最终因经济交通防务等方面不利于控制全国而再没哪个王朝定都于此,还有古代的长安并不等于现在的西安
赵匡胤和朱元璋都曾执意迁都西安,为何最终没能实现?
很简单,因为从宋朝开始,西安已经不合适再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了。
西安大佬们先别着急喷,且听守仁君跟你们说说为什么。
确实,西安有关中沃野千里,有秦岭和黄土高原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就是一座天然的巨型城池。秦汉唐都是据此成就大业。
但是西安的风光也就到唐朝了,这种地势有好处,同样也有坏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他的坏处会越来越明显。这是赵匡胤没有迁都西安最主要的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资的丰富,人口相应也会增加。唐朝巅峰时期也就是天宝年间,人口有6300万,但是宋初,国家尚未完成统一,在时不时还有大战的情况下人口就已经达到了4000万。北宋巅峰时期人口已经破亿了。都城开封长期保持100万以上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0万人。
如果赵匡胤把都城定在西安,放弃了开封开阔的地形,放弃了便捷的水陆运输,去哪里养活这150万人啊。唐高宗年间就多次发生了皇帝带着禁军去洛阳找食吃的事情。不仅如此,唐末五代是个军阀割据的年代,赵匡胤继位后第一要务就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都城定在长安因为交通不便反而不利于对地方的控制。
而且自唐末朱温把长安城的宫殿全部拆了,五十多年的战争也没有人去修葺长安城,到赵匡胤时期长安城不是一片废墟也差不多了。赵匡胤迁都长安实在是费时费力费钱。
当然还有一点,关中地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特性其实已经没有了。
当年秦汉时期的函谷关是把守关中平原的大门其东邻弘农涧,涧对岸为从洛阳方向来的崤山道,东面只能从崤山这条道和黄河岸边西进,到这里要渡弘农涧。弘农涧水位高,渡过后落脚点少,弘农涧水位下降,渡水到对岸就容易了。函谷关西是稠桑塬,渡过去后要登上稠桑塬,这里面原来植被丰茂,草木丛生,泥泞难行,很难大规模行军。
但是在汉后期,这里植被已经被严重破坏,草木少了,土也干燥些,加之黄河水位下降,黄河边也能往西跑了,函谷关的作用大大减弱,潼关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其防守力度大大不如函谷关。再加上赵光义的原因,赵匡胤最终没有选择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