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年羹尧有交情,为何不提醒他?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真的是百看不厌,里面很多剧情越咂摸越有味道。
比方说年羹尧在西北平叛,为雍正立了绝世大功劳,可是他戴着功高震主的光环,却骄横跋扈,不懂为人臣子的收敛和示弱,最后自己一步步走向末路,而一直跟年羹尧交情匪浅的邬思道,为何不提醒他收敛一下呢?
其实我们看这部电视剧里面邬思道和年羹尧的定位,就知道邬思道为何置身事外了。在雍正夺嫡成功以后,邬思道一直潜伏在李卫的幕府,平时远离年羹尧和朝廷,就是因为邬思道知道,自己作为一个谋士,远离武将,是最好的避祸方式。
邬思道跟年羹尧在电视剧开头就双双出现,可谓剧里的关键人物。雍正想使用邬思道,派去拉拢的说客就是年羹尧,年羹尧将邬思道好好地安排在自己府里,尊为上宾,甚至让自己的妹妹亲自照顾,可见自视甚高的年羹尧对邬思道的尊敬,当然,也许此时,邬思道早已经为年羹尧以后的仕途指明了道路。
后来,年羹尧在雍正登基以后,去西北平叛。为了粮草问题,年大将军飞扬跋扈,生杀予夺,全凭自己的性子,接连杀了河南的押粮官,罢免了甘肃巡抚,以至于各省官场都称年羹尧为大魔头。
但是邬思道来到西北大营以后,年羹尧却是另一幅面孔,简直有倒履相迎的态度。而邬思道在押粮之前,向河南的官老爷们保证,年羹尧不但不会杀自己,还会减免掉河南的军粮。以此可见二人的交情有多深。
邬思道来到西北大营,不但帮助年羹尧解决了叛军具***置的问题,还保证了雍正位子的稳固,一箭双雕,可谓老谋深算。至此,雍正不再怀疑邬思道,邬思道也可以远离朝廷的漩涡。从后面雍正不让田文镜追赶已经跑路的邬思道就可以看出来。
那邬思道作为一个谋士,自身的安全已经得到了保证,当然不会再去跟朝廷上的人来往了,特别是年羹尧这种烫手的山芋,如果一着不慎,搞不好,自己还会重新陷进去。毕竟,从雍正派十个侍卫去西北大营,西北大营的伊兴阿给他上密折就可以看出来,雍正的眼线早已经遍布清朝每个角落。
邬思道作为雍正夺嫡的第一谋士,雍正先是派李卫看管着他,后来又准许他到田文镜那里去,对他的提防丝毫没有放松,他去西北大营为年羹尧献策,恐怕也是雍正默许的。而且雍正也是为了自己的位子稳固,才破例这么做的。雍正这个人向来有兔死狗烹的习惯,那个李卫的发小高福,不是用完就杀了,他府里夺嫡的那些下人不都用完就杀了。邬思道躲过一劫,还是凭着自己的百般示弱和对雍正还有用处。
如果在年羹尧作威作福、飞扬跋扈的时候,他去联系年羹尧,足智多谋的谋士和功高震主的武将,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发现暗中有来往,雍正还能放过邬思道?恐怕又是派李卫去结果他的性命。
所以,根据邬思道和年羹尧的身份定位,邬思道在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在联系年羹尧,更不敢捎口信什么的。不说捎口信的人靠不靠得住,单说年羹尧周围,到处是雍正的眼线,雍正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他们二人有了联络。
他不可能提醒,他跟年羹尧没什么交情,只是认识而已,为了他冒险,不值得,
电视剧里把年羹尧的经历写得神话了,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21岁,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累迁从二品内阁学士。
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30岁升任四川巡抚,正二品,成为封疆大吏。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39岁就是从一品的大员了。
你觉得,这样的人需要一个残疾的在野之人提醒?别人的提醒他听得进去?
皇帝最反感的就是别人揣摩圣意,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天天去猜你在想什么,你怕不怕?如果让雍正知道了邬思道提醒年羹尧,你觉得邬思道能活命?
有些东西是要你自己懂,而不是别人的提醒,功高震主,嚣张跋扈没有好下场,以年羹尧的阅历,未必不懂,历史上这样死的的人比比皆是,但为什么还是前赴后继的走上断头台?
在刀子没落下之前,你知道你是韩信还是张良?
皇帝的心思你永远猜不透的,韩非子就说了,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做皇帝的要神秘,不能让别人看透你,可能昨天还给你加官晋爵,封赏优厚,今天雷霆之怒,就把你剁了,你能猜的到?
年羹尧和隆科多,当时的人谁能想得到他们会是这个下场?
邬思道与年羹尧都是雍正身边的红人,一个出谋划策,一个统领三军,可谓一文一武。俩人交情还不错,最重要是邬思道与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还互生情愫,若不是雍正横插一脚,俩人定会喜结良缘!按理说,邬思道应该是心向年羹尧才对。但是,邬思道面对年羹尧的飞扬跋扈、不知收敛的脾气,非但没有提醒,大有隔岸观火的意味,给人的感觉就是邬思道这人有点阴,不地道。
其实,邬思道这样做完全是身不由己。
首先,邬思道服务的对象是雍正,而不是年羹尧。让雍正能够坐上、坐稳皇位是他追求最高的目标,其余都是枝叶末梢。***如他提醒年羹尧要懂得收敛,懂得适可而止。而年羹尧听从了他的建议,学会了韬光养晦、阴奉阳违。英明睿智的雍正岂能对年羹尧的变化置若罔闻,如果他知道这是邬思道***的结果,邬思道难免有结党营私之嫌,雍正岂肯放过他!邬思道深谙君臣之道,绝不会做这种引火烧身之事。
再者,雍正不止一次敲打过年羹尧,让他为人本分,别不知天高地厚,邬思道不应该不知道。但反观年羹尧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依旧我行我素,飞扬跋扈,连雍正派去协助他政务的孙嘉诚都敢杀。莫说邬思道没提醒他,就是提醒他也不过是东风吹马耳,无济于事。所以,邬思道只能看着年羹尧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边缘,而爱莫能助。
最后一点,只有年羹尧死邬思道才能全身而退。邬思道早就看出年羹尧有不臣之心,尤其是年羹尧平定西北后,在雍正面前竟效仿当年的周亚夫:军中只闻将军令的,不闻天子之诏的的典故。让雍正杀心顿起。邬思道这时虽然半隐退,但还在雍正的掌控之中,只有年羹尧一死,雍正才能对他彻底放心。
年羹尧的死完全是他的性格造成,跟邬思道的提醒与不提醒没有多大关系。他也许能听邬思道一时的善意提醒,但能做多久、做到什么程度,恐怕连能掐会算邬思道心里都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