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残唐半汉,短命的秦隋,西安明明只有两朝半,却为什么说十三朝?
  2. 永乐大帝为何要定都北京?难道真是为了让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

残唐半汉,短命的秦隋,西安明明只有两朝半,却为什么说十三朝?

你去问一下你妈妈,为什么你爹死了你妈为什么改嫁?自镐京起周王朝,至先秦到西汉,而后又光武帝中兴,然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之后的晋国朝向南北朝至大唐,问你一句,你认真的读过历史?了解中华武术的根吗?

永乐大帝为何要定都北京?难道真是为了让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

后人的观点总是反复强调天子守国门,可是永乐大帝做为汉民族少有的雄主他的视野仅献于守国门吗?不会的,他何尝愿意让首都建在边境线上?他的真正意图是将蒙古东北甚至西域重新划归大明版图,恢复汉唐疆域,重振汉唐雄风,远播汉唐威仪!一旦实现,北京就不在是国门而是真正的天下之中!故此永乐大帝迁都北上定鼎燕京后,以北京为根据地先后五次亲征漠北,打击蒙古残余势力,最后一次亲征病逝于内蒙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一代雄主真正做到了马裹尸还!如果朱棣不是四十多岁才打回南京做皇帝,再年轻些老天再给他二十年时间,如果他的儿子孙子能有朱棣的气魄血性胆识,那么大明王朝也许会似大清一样成为东西南北相距万里的辽阔帝国,北京真正成为天下之中!可叹历史不能***设,朱棣年老没有时间了,后代只是守成之君,只能代代天子守国门,无法实现永乐大帝的雄心壮志!

因为吸取了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燕云16州是北方防范游牧民族侵犯的最重要的屏障,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天津一带,由于石敬瑭割让了燕云16州给辽国,导致中原在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频繁的被游牧民族扫荡中原。因此只要守住了燕云16洲,基本上国家就不会被游牧民族消灭,最后满清入关也是因为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让满人进入燕云16洲。

凤阳旅游攻略西安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次要的原因就是燕王作为长期在北京居住的王爷,熟悉并习惯了这里

还有就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想迁都西安,朱标,死后不了了之。那么迁都北京也算是承接了太祖的遗愿。

最后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朱棣篡位,在南京杀了太多人,朱允文的势力在南京无疑也比较广泛,担心被仇家报复,所以远离南京。

凤阳旅游攻略西安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明显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朱棣原本就是分封在北京的燕王,北京对他而言,就是他的地盘和根基所在,迁都北京明显有利于稳固自己的***,同时,南京***虽亡,但各种明里暗里支持建文帝的势力仍然存在,作为外来户的朱棣,呆在南京明显存在安全隐患

北京的优势:

第一,建都北京有利于战略纵深,便于维护南北的稳定统治。而且朱棣不像朱元璋,没有元朝的威胁,可以不建都南京。

凤阳旅游攻略西安路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众多帝王建都的首选,它被称为“幽州”,是中原地区抵抗边境少数民族的一道重要屏障。而建都南京,一旦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则很难从南京快速调遣大量兵力。

第三,也是最为现实和关键的原因。朱棣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得迁都。南京原来是被朱允炆所统治,在南京没有很好的统治基础,如果朱棣还建都南京,就得提心吊胆地生活,以防被别人暗杀。朱棣长期就藩北京,具备很好的统治基础,一个字稳!

南京的缺陷:

南京无法作为秦汉以来一统帝国抵御塞北族群侵袭的战略中枢,换言之,南京的塞外作战半径要远大于太行山外的历朝古都

所以,以南京作为统一王朝的首都,然能够令统治集团坐享财货滋润,却难以避免塞外战争时期军事出击或军事反应的迟钝,这对于屡屡受到塞外势力大举干扰的中原地区是致命的。

早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就已经在考虑迁都事宜了,当时选择主要集中在:中都凤阳、开封、西安三地,在后期西安已经成为帝国的选择。显然,西安也是符合战略中枢的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