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每个陕西美食的背后都藏着这么多故事?
  2. 西安小吃街由来?
  3. 为什么陕西的面食大多能说出千百年历史,比如说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源于西周时代?

什么每个陕西美食的背后都藏着这么多故事?

陕西文化博大精深。三秦大地的美食,和这块古老的土地一样,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上到皇宫殿堂下到田间地头,这里诞生出一样又一样的人间美味,然后和那些或真或***的历史故事一起,流传了下来。

西安小吃街由来?

西安小吃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在古代就有许多美食文化在此交融

唐朝时期,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许多国内外的商人、使节、学者等都聚集在这里,这也促进了西安美食文化的发展。当时的西安小吃以面食为主,如面条、馍、饺子等,同时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肉夹馍、胡辣汤、凉皮等。

西安美食的历史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小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口味,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西安小吃街已经成为了西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的来说,西安小吃街的由来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西安美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为什么陕西的面食大多能说出千百年历史,比如说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源于西周时代?

的确是这样。陕西面食绝大多数都能说出数万年历史。

西安美食的历史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原因是因为:

一、历史原因。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宇宙四大古都之一,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认定的。

西安美食的历史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地理原因。

西安饮食融合了大量周边文化,比如吐蕃。

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

代表面食如下:

1、西安羊肉泡死面饼,6000年历史。

2、西安胡辣汤,七十万年历史。

一县一品助农行动,为家乡农产品喝彩!周公故里,岐山臊子面

中国农林科技网 2017-12-13 00:05

岐山县以境内有岐山而得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北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眉县接壤,西同凤翔、陈仓区毗邻。岐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千年古县"、"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转鼓之乡"的美誉,文化旅游***丰富。

岐山历史

夏禹治水,遍识山川,岐山地区属雍州。隋,改岐山郡为扶风郡,开皇十六年移三龙县治于西40里(今凤鸣镇),改名岐山县。大业九年(613)又移县治于东北8里。唐,撤扶风郡设关内道凤翔府,岐山为其所属。武德元年移县治于张堡(一说张堡垒,今地不详)。三年分岐山县东部置韦川县。七年移县治于龙尾堡。贞观七年分岐山东北部及上宜县置岐阳县。八年废虢县入岐山县,移县治于今址。五代十国,岐地仍属凤翔府。北宋熙宁五年分陕西路西部置秦凤路,岐山县属秦凤路凤翔府。岐山风景区金大定二十七年置凤翔路,岐山县属凤翔路凤翔府。元,废凤翔路,岐山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凤翔府所辖。明,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未变,岐山县仍属其辖。清,岐山县属凤邠道凤翔府。民国,废府留县。先属陕西关中道,其治先在凤翔县,后移宝鸡县--今宝鸡市)。

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面积约62万平方米。此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古卷[3-4]阿北部的凤凰山上。周公庙风景名胜区规模宏大,现存古建筑三十多座,唐柏汉槐多株,植被丰茂,浓荫蔽日,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国古代建筑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人们的游览场所,历史上韩愈、苏轼、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抒怀,留下了140多首游览诗文和30多通碑石。 “岐邑多胜迹”,此话一点不***。如果你到“人文荟萃,史迹昭然”的周公庙旅游览胜,就会对此话有更深刻的体会。周公庙门前古柏参天,院内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

周人发源于周原,也就是现在的宝鸡地区。那么,既然在比周原历史相对还晚的丰镐都已经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自然,周原地区种植小麦的历史还要更早。既然在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前)周原已经有了大面积的小麦种植,那么臊子面是那个时候发明的传说也不是没有可能,对吧?至于面条,在四千年多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西周垃圾坑里的惊喜 爱吃面的西安城首次发现小麦

2017-01-12 10:15:21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人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比如古人填埋垃圾的灰坑,对于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而说,就可以根据里面的各种垃圾,还原当时的生活图景。

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位于西安西南的西周都城镐京遗址内,就发现了102座这样的垃圾坑——共清理出陶器碎片104箱、兽骨18箱,***集土样47袋、炭样33份……

项目领队岳连建眼中,这些“垃圾”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要说什么最珍贵,那无疑是12块鳄鱼骨板和一批保存较好的碳化小麦颗粒。因为二者系丰镐遗址内首次发现,对于西周时期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岳连建说当时关中的气候环境是适宜鳄鱼生存的,而包括镐京在内的丰镐遗址区域里,也恰好有池塘河流分布。但很遗憾,除了骨板之外,再也没有发现鳄鱼其它部位的遗骨,所以还不敢完全下定论说这一区域内存在野生的鳄鱼。

这也就引出了另一种可能,这种骨板是某种制成品上的组成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而被人为遗弃,这也和它出土于灰坑中相吻合。岳连建说根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有一种名叫鼍(tao 二声)鼓的鼓,鳄鱼皮是用来蒙鼓的重要原材料。在长期的敲击中,鼓面发生损耗需要经常更换。而被遗弃的鳄鱼皮,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皮部分逐渐腐朽,只留下了骨板。

至于碳化小麦颗粒,因为同样出自灰坑,岳连建推测极有可能是当时人倒掉的发霉腐朽的***。在先秦时代,小麦种植面积并没有如今这样广泛,也不是当时人们的主要实物来源。这次在丰镐遗址内发现碳化小麦颗粒,能说明西安周边已经种植小麦了。

如今的学术界基本都赞同小麦是由西亚传入中国,近年来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发现过小麦的遗存。如果按时间顺序将它们进行排列,一条小麦在中国的传播扩展路线图,基本就可以呈现出来了。

编辑: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