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一七旬教授坚持手写“最美板书”,比PPT还好看,你怎么看?
  2. 古代关中地区民间是如何祈雨的?

西安一七旬教授坚持手写“最美板书”,比PPT还好看,你怎么看?

对于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手写“最美板书”的教学模式点赞,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但是即使板书比PPT再好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和电子智能化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大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创新和变化。首先,老教授的“最美板书”值得学习和敬重。大学的许多老师,做讲师时忙于评副教授,好不容易熬成了教授,虽然学问是有了,但知识结构却狭窄片面,只有分析而没有联想,只有技术而没有文化,只有实证而没有批判,甚至于有些老师就照本宣读或者纯粹是读PPT,和那些缺乏创新的教授比起来,梁教授提出的“知识在更新,教学对象也在变,每堂课都应该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是多么的令人感动和期盼。如果高校的老师都能有梁教授的严谨和执着,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逃课不上呢?

其次,高校教师的教育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我在这里没有否定梁教授的意思,用手写板书固然值得称赞,但是教育电子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国家已经在全国的中小学校推广“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和多媒体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的融合将会使教学和课程更加生动活泼,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必不可少的终端设备,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也应该逐渐创新以适应信息化的变化。我们应该学习老教授在教学中的课程创新和图文并茂的内容创新,如果再能结合声音和动画的多媒体相融合和互动可能会使教学效果更加精彩纷呈!


我们众所周知,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科书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互联网和多媒体及各种互动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大学的教授们也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不要让花了大量资金购买的多媒体和互联网设备、软件互动平台束之高阁!

西安人文历史特色插画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在为梁教授点赞的同时,应该更充分地了解目前的大学生,我们所面对的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大学生,板书确实漂亮,但是现场书写费时费力,为什么不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成动画或图片岂不更好,一个好的教育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好不好,而是学生们互动和参与的表现和积极性好不好,翻转课堂和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趋势,好的传统固然值得提倡,但更应该鼓励教育创新和与时俱进!
喜欢或同意我回答的观点,就点个赞呗!想欣赏更多精彩回答,可以关注我哦!

个人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就如人的五个指头一样,长短不一。人也是一样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会有各自的长处与短板,教师自然也不例外。

像西安这位七旬教授,他的手写板书生动具体详实,不仅是丰富知识的展示,更是充满艺术感染力,简直超越了电子版的PPT。那就不需要非用什么电子版备课了。

西安人文历史特色插画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对于字体不太好的教师,电子版备课,PPT课件无疑可以弥补自己的短板,同样可以给学生展示生动丰富的课堂。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梁教授的“最美板书”,也是其工匠精神的真实流露。

"很多人批评大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我觉得这个在于老师怎么做。"

西安人文历史特色插画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要说梁教授的学生,只凭这一句话,我就被梁教授成功圈粉。

认真的授课,漂亮的板书,工整的笔记,用心的贺卡,无不体现出一位师者的职业素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梁教授这样的人才能当得起“老师”两个大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个人认为,梁教授坚持用板书上课,并不是简单的逆潮流,更不是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板书和PPT比较,最重要的区别是板书比较慢,可以配合老师的思路自然展开,有一种思维的现场感,PPT可以做到信息浓度比较大,相同时间里可以把很多知识点都串一遍。现在,随着电教设备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用纯板书讲课了。

传统上数学和物理是非常推崇板书的,甚至有“黑板意味着物理学家”的说法。这个故事出自弦论***苏士侃(Leonard Susskind),说苏士侃年轻的时候找到了一份教职,去纽约的Yeshiva大学教物理,这个大学没有集中的校区,苏士侃在某个角落里找到Yeshiva大学的物理系后,发现那里只有一个老头子,书架上落满了灰,这样的场景让苏士侃的心都凉了,更糟糕的是这个老头子告诉苏士侃说他就是这个物理系的系主任,并且这个系只有他一个教员,他并不知道系里又来了新同事。

绝望的苏士侃离开了物理系在街上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提示他说还有一个研究生院的物理系,他应该去那里看看。于是苏士侃又找到了研究生院所在的楼,那个楼曾经是一家举办犹太婚宴的店,看起来也很不学术,地毯早已破旧,楼道里没有书香,还弥漫着食物的气味。

正当苏士侃要崩溃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块小小的黑板,正是这块黑板让苏士侃松了一口气,因为“黑板意味着物理学家”,果然在这块黑板的旁边苏士侃发现了狄拉克,阿哈朗诺夫,彭罗斯,芬克尔斯特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这个故事很感人,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如果你上的物理或数学课,老师没有用黑板,你很可能是上了一门***物理或数学课。

首先为这位七旬老教授的板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点赞。

看到久违的粉笔板书尤感亲切。作为一名85后,我们自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课堂上,见到最多的就是老师们的粉笔字板书,那些粉笔字或工整或飞扬无不像知识的小精灵一个个飞到我们的头脑中,化做长久的记忆。

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到教学手段上也使得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ppt教学早已经应用到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无可否认,借助现代技术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形式更丰富多彩,单从板书上看,更加直观、工整。

但是,ppt虽整齐工整了,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是: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需要注意的是,“精”并不是“简”,《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中明确指出板书设计要求紧扣教材,内容要精选关键词,要全面展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而“精”并不代表越简单越好,有些ppt板书做得很简单,但是并不精要,有些甚至连精要都达不到,完全是教育工作者大篇幅的粘贴搬运。这就有违板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和讲授内容而定的原则。

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们看西安这位七旬老教授的板书可以很清楚找到层次。而很多ppt课件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ppt课件能做到的只是狭义范围的形式灵活,课堂教育是变化无常的,很难根据当时当堂课的变化来变化。而粉笔板书却可以随机应变。

4.把握时机,适时板书。这一点ppt课件更难做到。

其实,现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科技技术的***,但是最原始最原初的粉笔板书却也不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就像电子书永远不会完全替代纸质书一样,粉笔板书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颂扬教师的精神像蜡烛、像粉笔,牺牲自身,帮助教育一代一代的孩子成为国家栋梁。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教育的魅力。

古代关中地区民间是如何祈雨的?

古代关中地区民间是如何祈雨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和民众对风调雨顺的期盼。翻开二十四史,各个朝代少有兴修水利者,而仅有的那些农田水利也以河灌为主要形态,并没有摆脱对自然降雨的依赖。

在面对大旱时,自夏商周三代起至清朝止,官方一直坚持举行雩祭祈雨。在中国正史中,雩祭被归于志书中的礼部,历代都将雩祭列为大祀之礼,属五礼中的吉礼之一。雩祭礼中的常雩礼,是国家祀典规定的必须由天子或诸侯在夏历四月亲自参加的祈雨典礼。然而,在关中民间还有更为丰富、更具想象力的祈雨仪式,寄托着百姓娱神以自娱的情结,也传递着农家艰辛又无奈的生存状况。

首先是太白山神。太白山为秦岭最高峰,地势高绝、云海空蒙、常年积雪、莽苍神秘,自然就成了原始的山川崇拜对象。另外,唐杜光庭《灵异记》言: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此后,太白山神作为山川崇拜和星辰崇拜结合的产物逐渐人格化。关于太白山神身份的说法比较多。宋以前,太白山神为一位神灵,唐时封号为神应公和灵应公。宋时被封为济民侯,爵位降低,之后提高级别复封明应公。此后,又分别在神宗熙宁八年(1075)和哲宗绍圣三年(1096)改封惠济王;第二种说法是太白山神分为三位,这种说法在元朝之后广泛流传于民间。因为山上有湫池三处(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为与之对应,民间便创造出了太白三神,据说也被元朝廷封为三王——苦济、惠民、灵应。关于这三位太白神的身份来源,有尧舜禹之说,有周祖古公亶父三子泰伯、仲雍、季历之说,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伯夷、叔齐、周贲之说。民间流传的三位太白神的说法广为民众接受,即使在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拨乱反正,再次明晰太白山神为一神,并奏封太白山神为昭灵普润太白山之神,号曰福应王之后,民间依然我行我素地礼拜着三位太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