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拟人图推荐?
  2. 如何看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七旬教授手写板书带漫画插图课堂座无虚席?
  3. 古代关中地区民间是如何祈雨的?
  4. 当代名家刘文西、吴修、范曾,老百姓更喜欢谁?

没有什么好看的拟人图推荐?

在微博上看到城市拟人图,真的是超级好看了,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出来呢。这么好看的图当然要一起享用啊!

这个宫墙和服饰上的龙,你还猜不出来是北京吗?

哈尔滨的雪啊,真的是很符合了!索菲亚教堂也很瞩目哦。

西安人文特色插画作品赏析,西安文化插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都大熊猫也是很有辨识度了。

重庆拟人,据说很多人都猜成了昆明(最开始没有城市名字呢),作者表示:你们都没发现重庆头上的花椒吗。23333,也是很可爱了。

上海完全就是个贵族少年啊(脖子上的上海字母也是很棒棒了哦)。

西安人文特色插画作品赏析,西安文化插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安当时也被猜错了,说是武汉呢,西安内心os:我不是武汉,我不是武汉,我不是武汉。

画师:背景才不是黄鹤楼呢,这是鼓楼

杭州这个西湖断桥,略显忧郁的美少年。

西安人文特色插画作品赏析,西安文化插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说认出是广州是因为背后那个尖尖的塔哦(广州塔)。

如何看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七旬教授手写板书带***插图课堂座无虚席?

教授的做法令人敬佩和感动。

首先,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感动。年过七旬,本该颐养天年,教授却扎根教育一线,认真上课,手写板书带***插图,这种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值得学习。

其次,扎实的专业素养令人敬佩。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每节课他都手写几个板书,还亲手画出具体的图画,教授渊博的知专业识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赢得学生们喜爱。

在这个社会心浮气躁的今天,老教授“任凭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能守住初心,一心专注于教学,安静地教书育人,用心传知识值得每一个人反思和学习!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人,现在往往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学好理科,高中只能选文科,导致后面要背一大堆文字而头疼。当初初中刚接触物理,遇到的老师是刚毕业的,讲课的时候都是按书直搬,也不管下面的学生是否理解,现在看到有这么人性化的教授,真心替他的学生高兴😊

正常来说,学生对于上课,尤其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公式繁琐的科目,都会觉得头疼,上课容易分心,如果老师只是按书直说,没有一些变通,那其实跟学生直接看书学习的效果是一样的。

世界日新月异,跟不上潮流的人很容易就被淘汰,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如今的学生的喜好,可以他们喜欢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讲课时也可以适当引用这些话题作为例子,比如梁昌洪教授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很好的利用学生喜欢新颖,动漫的心思,在讲枯燥的理论的同时,也可以放松一下,我觉得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是很好的,很喜欢这样的老师。

这才是真正的教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知识的不断发展变化,需要老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常教常新。不比一些老师制作一节课件每年都一样,没有创新性。

古代关中地区民间是如何祈雨的?

古代关中地区民间是如何祈雨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和民众对风调雨顺的期盼。翻开二十四史,各个朝代少有兴修水利者,而仅有的那些农田水利也以河灌为主要形态,并没有摆脱对自然降雨的依赖。

在面对大旱时,自夏商周三代起至清朝止,官方一直坚持举行雩祭祈雨。在中国正史中,雩祭被归于志书中的礼部,历代都将雩祭列为大祀之礼,属五礼中的吉礼之一。雩祭礼中的常雩礼,是国家祀典规定的必须由天子或诸侯在夏历四月亲自参加的祈雨典礼。然而,在关中民间还有更为丰富、更具想象力的祈雨仪式,寄托着百姓娱神以自娱的情结,也传递着农家艰辛又无奈的生存状况。

首先是太白山神。太白山为秦岭最高峰,地势高绝、云海空蒙、常年积雪、莽苍神秘,自然就成了原始的山川崇拜对象。另外,唐杜光庭《灵异记》言: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此后,太白山神作为山川崇拜和星辰崇拜结合的产物逐渐人格化。关于太白山神身份的说法比较多。宋以前,太白山神为一位神灵,唐时封号为神应公和灵应公。宋时被封为济民侯,爵位降低,之后提高级别复封明应公。此后,又分别在神宗熙宁八年(1075)和哲宗绍圣三年(1096)改封惠济王;第二种说法是太白山神分为三位,这种说法在元朝之后广泛流传于民间。因为山上有湫池三处(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为与之对应,民间便创造出了太白三神,据说也被元朝廷封为三王——苦济、惠民、灵应。关于这三位太白神的身份来源,有尧舜禹之说,有周祖古公亶父三子泰伯、仲雍、季历之说,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伯夷、叔齐、周贲之说。民间流传的三位太白神的说法广为民众接受,即使在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拨乱反正,再次明晰太白山神为一神,并奏封太白山神为昭灵普润太白山之神,号曰福应王之后,民间依然我行我素地礼拜着三位太白神。

当代名家刘文西、吴修、范曾,老百姓更喜欢谁?

老百姓当然最喜欢刘文西的画,因为人民币上的毛爷爷是他画的。范曾的因各种因素,画价,画品,人品等等,很有名,但老百姓也说不上喜欢。吴修没听说过,作品也没见到过,谈不着喜不喜欢。🙏🙏🙏

当然是刘文西老师,他是黄土画派的创始人,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擅长并工于***形象的创作,作品很受业界和全国人民的好评和喜爱,第五套人民币***的形象就是刘文西老师原作,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国画***~~~我们永远怀念他~~~


刘文西是我敬重的一个人物画家。他的作品非常接地气,在五十六年代他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将近二十来次到陕北和老区人民共同劳动和生活,熟悉他们,描绘他们。无论基层干部、老红军、老贫农、青年、妇女和娃娃都是他笔下描绘的对象。

在创作不同的人物方面,他表现的笔墨手法也不同,他的两幅作者(农村小姑娘)(城市小姑娘),前者用笔稳健实在真实的反映了(农村小姑娘)的朴素美,后者用明快流畅的笔墨表现出(城市小姑娘)的性格大方活泼的美感。印象让人深刻。

经过不断地深入生活,他创作出许多百姓喜闻乐见的的作品,真实反映了人物内在的不同性格特征,让观众通过画面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风格,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画的***像,这幅作品栩栩如生,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不管是小学课本上的插图还是张贴在各种墙上的肖像,还是人民币上的作品,都出自他的手法。他是一个广受老百姓爱戴的画家。

范曾,也是个人物画家,他早期是画连环画的,作品以白描为主,在七十年代他主要创作了以《李自成》、《孔乙己》等连环画的插图,其中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那幅插图,画面那个主人公凄凉、失意的眼神表现的活灵活现,也确实反映了范曾在工笔人物画方面表现的不俗功力。

他以传统为师,题材多以老叟、孩童、仕女等为主,作品有古意,有文人画气息。但是他有些恃才傲物,在各个场合经常发表些有争议的话题,特别有一次在公开场合他说:“再给我三十年,我就能超越八大山人”这种特别狂的话。而且和恩师也有些过节,让好多人都质疑他的人品。另外他的好多作品缺少革新,还是转在一个圈里,似有千篇一律的感觉,缺少新意。

一个画家就是作品再出色,但人品有问题,就是个重大缺陷,相信老百姓自有选择

吴修这个画家我不熟悉,不作评伦。

谢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名家。我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认为很喜欢刘文西,我自己也非常喜欢刘文西老画家。

第一、刘文西是以画陕北而成为大家的,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他也塑造了陕北。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祖孙四代》带给人们的震撼。他以高瞻远瞩的胸襟,以高屋建瓴的智慧,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

第二、刘文西的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作”,希望画家提高创作拿出精品,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第三、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他的艺术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四、刘文西的艺术不仅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更是他作品中塑造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真实性占据统领一切的地位。形式的探索是重要的,他是通过形式、语言、技巧等手段的表现,达到不断强化形象内在意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刘文西应该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总之,刘文西老画家的绘画水平是非常高的,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同时兼备。

1、继承并发展传统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艺术理念;

2、***用中西合璧、古今兼融、循序渐进、科学严格的造型方法;

3、坚持关注生活、反映生活,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现实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