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今的陕北文化到底该如何发扬?
  2. 西安和日本有什么渊源吗?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友好城市?
  3. 西安是多少朝古都?

如今的陕北文化到底该如何发扬?

路遥名著《平凡的世界》一书里写的就是陕北文化,极尽笔墨去描写陕北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这就是陕北的特色很多人受此书感染去亲身体会陕北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辽阔的黄土高坡,亲身聆听信天游那独有的韵味。俗语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陕北独有的黄土高坡和信天游对陕北文化传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当然,陕北伟大的作家,比如路遥,贾平凹等人对陕北文化传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的作品将影响一代代人对陕北文化的迷恋和向往,因此,陕北的文化传播将是永久持续的,因为它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广大中外文人墨客以及形形***的人们去体验深邃的文化气息。


如今的社会,文化看似不如***来的更让人能多接受一些,毕竟现代社会人的压力山大,我认为目前陕北的文化更多的反应一些现代人认为的“土”的东西比较多,所以陕北的文化,在展现上用***的话更让人能接受一些,这些其实张艺谋的一些影片里也拍了不少,但是近几年却不多了。毕竟时代的变迁,人们也不是很能接受那些电影了。

西安文脉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我看来陕北的文化,民间不外乎是剪纸,窗花,面食,唢呐等,这些可以通过***,美食以及旅游来展现让大家接受和发扬。其次是上层的唐朝时期的一些繁华景象,比如唐宋的一些艺术品,书法绘画,诗词歌赋也算是鼎盛了。这些可以在服饰,艺术以及教育中所展现以及发扬。还可以作为社会宣传以及公益事业,毕竟美好的东西大家更能接受一些。

陕北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陕北这块黄土地上保留着纯净又原始文化,陕北在这里长久地存留。同时又由于它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与外界较少接触,所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迟钝的文化圈。

西安文脉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告诉大家陕北有哪些文化,其实陕北的文化底蕴是很丰厚的。

民俗文化,比如陕北秧歌。在陕北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在漫长与大自然做生存斗争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艺术表现形式,著名的有闹秧歌、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泥塑、刺绣、陕北民歌等。

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陕北食材主要以小米类、红枣类、南瓜类、荞面类、土豆类、野菜类、豆类和羊肉系列类最为出名。

西安文脉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筑文化,陕北的窑洞,窑洞住着冬暖夏凉,陕北冬天寒冷,窑洞可以抵御寒冷,这种文化也是非常的好。

要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陕北文化,当地***和当地群众要大力的宣传和保留,让下一代更好的去了解这种传统文化,让身边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陕北与西安关中口音差别很大,陕北与西安关中完全不是一类人。

西安古城墙,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钱按照明城墙大致位置建的文物,同时期建设的,还有西安给日本人安倍仲麻侣立的纪念碑。

1949年陕中战役解放西安,遭到西安人的顽强抵抗,最后是***用大炮轰开了西安的城墙大门,西安可不是和平解放的。

陕北历史悠久,人民性格豪爽,大气。其陕北民歌更是风靡国内外,能源丰富,有煤、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土地相对贫瘠,特别是上世纪出现了以刘志丹同志为首的反抗***暴政的一批革命的仁人志士,又是红军长征最终的落脚点,抗日的出发点,红色意义非凡。

关于如今陕北文化该如何发扬的问题?我认为:应当在现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新情况下,进一步继续发扬发展老一辈不怕死、不怕累、惩恶扶善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必能克服现阶段老人不敢扶,坏人嚣张,好人难当的暂时的局部的不良局面,使神州浩气再次飞扬。

有人说过“没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文明的民族是一个落后的民族,是一个野蛮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凝聚力没有前途的民族。”由此可见,陕北的红色其因文化的价值,是任何物质价值所不能比拟的,她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综上,陕北发扬传统红色文化精神是全省乃至全国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她必将带动当地乃至全国旅游、美食、矿产等领域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西安和日本有什么渊源吗?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友好城市

确实是这样的,1***4年,西安与奈良成为友好城市,同年还与京都成为友好城市,1994年,西安与船桥成为友好城市,2004年,与小滨成为友好城市。

众所周知,在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制度,历法,文化等,日本的京都甚至是仿照唐朝的长安建造的,可见其对中土文化的推崇。

联系西安与日本还有一个重要纽带就是佛教,唐朝时,玄奘取经归来,长安成为中土佛教最兴盛的地方,包括兴善寺,大慈恩寺青龙寺,香积寺等都是佛门祖庭,日本信徒也络绎不绝来取经,包括著名的空海法师,最澄法师等,回国后也都创立了各自门派,至今,每年仍有不少日本信徒来西安祖庭进行参拜。

西安在日本人的心中是特殊的存在,可以这么说,日本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朝,这也是日本人割不断的“长安情结”,如今,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1988年日本船桥市出资修建的,相应的,在西安兴庆公园,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在青龙寺也有空海法师纪念碑等。

可以说,西安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剪不断的,历史的脉络注定了西安永远是日本人的精神圣地。


我发现东岘匠摆明是仇视陕西人,既然这样,怎么还恬不知耻的回答那么多关于陕西,西安的问题?还扣上犬戎的帽子,地域歧视都这么明显了?果然没教养的人,在哪里都没教养,和所受教育没有关系

西安是多少朝古都

西安应该是十四朝古都。

分别是:

1西周、2秦、3西汉、4新、5东汉末年、6西晋末年(愍帝)、7前赵、8前秦、9后秦、10西魏、11北周、12隋、13唐、14吐蕃。

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

算上吐蕃,西安的朝代就是最多的。

(严格说,东汉都洛阳;-1

西晋都洛阳;-1

7、8、9类似三国,属于割据势力混战,属于十六国时期,不算一朝;-2

西魏改名北周,实质属于一朝。-1

因此实际是14-5,即9朝。)

在不同的历史时段,西安有丰、宗周(镐京与丰京)、长安、常安、大兴城、新城、永兴、京兆府城、安西府城、奉元路城、西安府城、西京等各色名称和制度沿革。古代长安的城址亦屡有变动,为统一起见,均称西安。

西安历经十六朝,建都史可达1133年。自文王“弥山跨谷”到之后“王室营垒”,伴随着城市体系逐步形成,西安建城的历史可追溯达3061年 。

总体来说,比较于中原文明,先秦时西安尚为边缘之地,西北为蛮荒之地,尚有夷夏之分。作为一个整体,东西向渗透、发展、扩散,在苏秉琦先生的区系划分中,独立为陕豫晋邻境地区。周代镐京虽贵为都城,“当时西安也不是全国的中心”,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至于秦汉-唐代,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中,西安其从早期偏于边隅的一方都会,在秦-汉之后一跃成为庞大帝国的首都,“关中自古帝王州”,并延续至久。西安历次荣为国都,俨然皇权(王权)辐射中心之所,四方中外仰服。可谓是“奥区神皋、抚绥万方”,为财富与人才荟萃之地,“天府陆海”,兵甲赋役凝聚之处。

谭其骧先生又将都城时代大致分为:丰镐期、咸阳期、汉晋北朝长安期、隋唐长安期,计有十三朝。四个时期之后,五代时后唐曾以长安作为陪都西京。

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其实曾经有18个***曾定都于西安。

今天丸子就带大家看看到底是哪18个国家,他们分别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

1.崇国(约前2200年-前1027年)华夏族。第一个定都于长安的***,崇国存在于虞、夏、商三代。第一代国君为大禹的父亲鲧,治水被封为崇伯,最后一任国君为崇侯虎。

2.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华夏族。西伯侯灭崇侯虎后在崇地营造了当时叫丰、镐二京,定都于此开创了周朝800年江山,到了周平王时期东迁到了成周(今河南洛阳)。

3.秦朝(前350年─206年),华夏族。严格来说秦朝不算,秦朝的都城是咸阳。不过咸阳作为都城是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到的,之前在公元前383秦献公徙都栎阳(陕西省西安市临潼),由于临潼属于西安,故有人认为秦朝也算是。

4.西汉(前202年─109年),汉族。这时长安才真正叫长安,最有名的宫殿就是未央宫。

5.新朝(9年─23年),汉族。王莽篡汉后依旧定都于此,不过改长安为常安。

西安,一座为天下人所熟知的城市,曾是多朝都城。但对于将西安作为都城的朝代,具体有哪些,在定数目的时候,人们却发生了分歧。汉唐等盛世王朝自然毋庸置疑,而分歧就在于要不要将所有***都囊括进来。因而对于西安到底做了哪些朝代的都城,形成了十朝说到十七朝说不等的说法

其中13朝是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建朝数,分别为:西周(约300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6年)、西晋(愍帝)、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等13个王朝。

至于最多者十七朝,则是加上了奴隶制的夏朝、武则天建立的大周、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由樊崇和刘盆子建立的赤眉***以及黄巢建立的大齐***。

具体而言,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国家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这就是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秦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都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也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不过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高祖元年(前202),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新朝始建国元年(9),王莽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隋开皇二年(582),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但此地因久经战乱,早已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