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沼泽里挖掘出多具千年古尸,不腐不化,这能用科学解释吗?

欧洲沼泽里挖掘出多具千年古尸,不腐不化,这能用科学解释吗?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沼泽环境中水汽充沛,埋葬于沼泽淤泥中的尸体千年不腐并不神奇。由于淤泥和尸体的物质交换,尸体的表面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古代人有很多比较原始的行为,比如拿活人祭祀,认为这样才能感动上天,当然一般用的都是战俘或者底层居民,上个世纪50年代,一名丹麦农民沼泽地挖炭,意外地挖出了一具保存完整通体黑乎乎的尸体,于是他就报了警,后来人们在当地又挖出了多具千年古尸,都保存的相当完整。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人体外多有外伤,脖子上有勒痕,可能是由于祭祀被杀死后投入那片沼泽地。

沼泽是自然界吃人不吐骨头发危险地带,主要在于沼泽的泥潭。沼泽凹凸不平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没水,生长着植物,千百年来水一直浸泡着土地使得水底的泥土松软,加上植物残骸的沉降,沼泽下有一层较厚的泥浆,也因为植物的腐烂等,沼泽水呈一定的酸性。沼泽的淤泥、水体可以封闭尸体周围的空间,而酸性的水又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动,尸体物质和淤泥缓慢地交换,于是尸体得以保存。

西安野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界各地挖出的所谓千年古尸很多,我国由于古代的丧葬文化,达官贵族死后用棺椁装殓,将尸骸封闭其中,埋葬在潮湿或者干燥的地方,潮湿也就是水分多,可以封闭墓穴,使墓穴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及其缓慢,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干燥环境中,由于尸骸水分会快速蒸发,也不利于微生物分解尸骸。在狭小幽闭环境中,尸体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利于保存。

我国出土的干尸、古尸很多,最出名的大概是辛追夫人,这位秦始皇时出生的人物在汉时生病死亡,棺椁的规格比较高,里外几层使遗骸密封在狭小幽闭的环境中,加上长沙马王堆降水较多,水涌入墓穴又再次填充空隙,使辛追尸骸历经2000年依然不腐,据说刚出土时肌肉仍极具弹性,X光照还发现死前刚吃了类似于瓜子的食物。

早在20世纪的50年代,丹麦的一家人正在像往常一样挖泥煤,由于泥煤是沼泽地独有的一种煤,所以在挖掘时,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突然,其中一个人挖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众人合力拽出后,发现这是一具尸体。由于该尸体的脖子上有一根绳子,所以这家人觉得应该是谋杀,遂报警。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该尸体的死亡年代约为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说该尸体已经在沼泽地里躺了2200多年了。但奇怪的是,尸体保存完好,没有腐烂,甚至皮肤保存也比较的完好。由于尸体是在奥胡斯以西锡尔克堡附近托伦村的沼泽地里被发现的,因此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托伦人”。

西安野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为什么尸体在沼泽地里会几千年不腐烂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任何的动物只要不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琥珀),死亡后必然是会腐烂的,比如在盛夏,如果我们将一块猪肉仍在外面,只需要两天,那腐烂之后的气味就足以让人“崩溃”。那么,为什么会腐烂呢?简单的说动物尸体的腐烂是一个物质被分解的过程,而物质分解的快慢与温度、所处环境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分解。动物尸体的分解分为两方面,第一就是尸体本身的腐烂,简单的说就是尸体本身的溶解酶将身体内的有机物分解的一个过程。第二个就是微生物的分解。作为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微生物一旦发现动物的尸体就会侵入其体内,将体内的营养物质据为己有。

西安野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在活着的时候,动物本身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无论是溶解酶还是微生物都只能与动物机体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状态下,而一旦机体死亡,免疫力完全消失,就给了溶解酶和微生物可乘之机了。

而且,无论是溶解酶还是微生物的分解,都是一个将有机物变为无机物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吃了东西要排泄,所以,此时被分解的有机体就会慢慢的腐烂。至于腐烂后会发臭,是因为在分解时,有机体会产生大量的有***性气味的气体,比如硫化氢、氨气等等,同时被分解时的液体中的尸氨、硫醇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

总的来说,在正常环境下,死去的有机体是会随着微生物和溶解酶的活跃慢慢的腐烂的,而且在腐烂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性气体。

首先,既然是不腐烂就证明满足了不了腐烂的条件。那么,沼泽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尸体不腐呢?其实,从泥炭的形成就能找到答案。

泥炭的形成

既然尸体是在泥炭中被发现的,我们了解一下泥炭的形成或许能够找到原因。首先,泥炭是最初级的炭,它是有生物(主要以苔藓植物以及动物尸体为主)向煤炭转化的第一阶段。那么,泥炭是怎么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