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称陕西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2. 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相比,哪个更好?
  3. 一些四川人为什么喜欢吃腊肉?

什么陕西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一会说四***明起源于陕西,一会又说西安纸贵,一会又说黄帝陕西人,一会又说餐饮起源于陕西,一会又说戏曲起源于陕西,一会又说中原是陕西,一会又说天府之国是陕西,一会又说亚洲唯一的国际化一线大都市是陕西,怎么什么都起源于陕西啊😭

陕西当然是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四川应该感恩 陕西赏了个天府老二的名头给成都 陕西还是国家第五时尚之都 在西安乡党心中西安才是真正的城 上海是乡下 华夏圣都古老而又时尚 西安的城市发展史已经超越了北上广 更有十七朝古都西安 有两百多万年的建都史 公元前两百多万年前上陈人就在陕西蓝田建都 陕西灞河更是取代黄河成为中华民族发源地 母亲河灞河养育了中华儿女


窃人优和长,诬人缺和短。成周搬西安,河洛偷归陕。神都窃洛阳,天府争四川。黄陵衣冠冢,污蔑拜祖典。炎帝战湖南,地中抢嵩山。本为西陲地,偏说是中原。不容一枝花,非得妒牡丹历史只溯周,否认夏商先。无视信史在,故意给弄反。信口可胡言,随笔就乱编,不谈24史,只认我陕编!

四川人喜欢的西安美食,四川人喜欢的西安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帖主这种说法,陕西人民都不敢苟同。陕西人民从来没和四川争什么天府之国。

鱼米之乡嘛?我相信很多这里说陕西没有鱼和米的人,都不了解陕南的情况,很多人甚至偏执的认为,提西安就是黄土高坡的印象。陕西分陕北(黄土高坡),关中(物产丰饶),陕南(鱼米之乡)。陕南主要是汉中安康商洛组成。汉中和安康都是鱼米之乡,那里的人文气候属于秦岭以南,都有小江南的称号。汉中接壤四川,是蜀地文化圈;安康接壤湖北,是巴山文化圈。这两地的人从口音到风俗,都和关中都差很远 ,反倒接近川荆。

其实关中也种水稻,现在黑陕西的人多数都是90后,缺少知识和生活经验。过去70后的课本有一篇文章,叫《梁生宝借稻种》,选自柳青五十年代的名著《创业史》,写得就是西安市长安县农民来市里借稻种回去种的事。这两年国家推崇《创业史》,柳青书里的长安县皇甫村又频频被中央媒体报道,那里还是西安周边水稻主产区之一,出产的桂花球大米质量好,古代是官府专供。现在这些人没记忆,也不思考。当年郭达的小品《换大米》,关中不产大米,他哪来的大米?来过西安,吃过凉皮,西安(户县)秦镇米皮,米又是从何而来?

四川人喜欢的西安美食,四川人喜欢的西安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比,哪个更好?

西安交大理科录取分数排全国10几名,四川大学排全国近40名,西安交大录取的学生是在全省排名900内的,而考取四川大学的学生全省排名在8000名左右,两校录取分数相差四十分左右,差距还是很大的,不在一个档次上。科研实力上西安交大也远高于川大。双一流学科数西安交大也远高于川大。所以综合比较西安交大明显高于四川大学。


肯定川大,四川大学建于19世纪末,属于百年名校,为新中国建立以及以后的科研作出了不可没灭的贡献,西交建于20世纪六十年代,基本上与西南交大同时成立,从建校时间上川大早了近一个世纪,实力不用说。

在全球学术排名前100榜单中,中国有19家大学/机构进入,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第1名)、北京大学(第9名)、清华大学(第10名)、南京大学(第1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3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第17名)、浙江大学(第22名)、复旦大学(第33名)、中山大学(第37名)、南开大学(第42名)、上海交通大学(第46名)、四川大学(第49名)、武汉大学(第53名)、苏州大学(第54名)、华中科技大学(第59名)、厦门大学(第65名)、吉林大学(第77名)、天津大学(第89名)、湖南大学(第95名)。

四川人喜欢的西安美食,四川人喜欢的西安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下是综合各个方面,西安交通大学赶四川大学差了很远,虽然有很多西安人不服,但事实胜于雄辩,靠嘴巴子肯定不行。

从c9的设立来看,西安交大高于川大;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西安交大依然胜出;从专业设置上看,未合并前西安交大以工科为主,合并了财经学院和医科学院,大力发展人文学科,这几年获得了长足发展,由此可知西安交大的辉煌历史,今天,西迁精神的提出,更加凸显了国家对西安交大的厚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以上这些都可以充分的说明西安交大的综合实力和地位以及影响力都会长久的在川大以上的。当然了,川大也是一所有历史有实力有发展的很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医学就很厉害的,只是,和西安交大比较,就有点瑜和亮了[捂脸]

西交大更胜一筹,毕竟老牌院校,C9联盟,而且工科实力特别强,学生就业率我认为是西部高校第一。虽然近年来排名有些下滑,这跟西交大的低调以及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不可否认,以他的辉煌成绩是西部第一,全国三大奖一直排前三,足以见它实力的雄厚

一些四川人为什么喜欢腊肉

古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四川一直以来出行不便,特别农村的山区,食物***购赶集多有不便,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人民的智慧得到激发,对肉类食品保存四川人民表现得淋漓尽致。做到保存多年而不腐坏!而且越保存时间长,吃起来越香!


味觉是有记忆的。小时候常吃的东西会刻在味觉神经里。

我国以前是农业国,南方传统上,每家都会养猪,春节前杀猪过年。而一头猪短期吃不完。人们发现将肉抹上盐吊在火头上(以前大部分烧柴火做饭)经烟薰火燎能够延长保质期。这就成了腊肉,时不时可取一块下来食用。

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四川人从生下来就传承食腊肉的习惯。

现在还如此,我见过有四川两兄弟在外打工,春节回家过年其父母在家养的猪杀了,大部分制成腊肉。过完了两兄弟各背几十斤腊肉踏上出外打工的行程。

不但四川,南方的贵州,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也喜欢吃腊肉。

归根结底,气候使然,饮食习惯使然。

如同海边的人喜欢吃海鲜一样。

川人对腊味有着很深的执念。最初的时候,做腊味是因为肉类珍贵,冬天储存不易,抹盐薰制后,在寒冷干燥的冬天风干,易于长期储存。

在物质短缺的年代,过年意味着能吃到一年当中最珍贵的饕餮盛餐,年前的肉票总是会发得比之前更多。

制作腊肉香肠是一项大工程,大一点的孩子天还没亮就起床急匆匆去排队,晚了就买不到了。小一点的孩子则需要去外面拣熏制腊肉的柏树枝。点燃树枝之后,把洗净串好的新鲜猪肉拿到烟雾缭绕深处熏得蜡黄焦香(四川话叫做“煍”),再一条条挂在通风的墙角。

香肠也是需要全家一起出动,选一个阳光和暖的下午,把绞碎了的汉源花椒与双流二荆条,连同盐、味精、糖、酒与肉糜小心翼翼地往肠衣里捋,每捋一段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捋好都要大喘一口气,生怕一不注意肠衣爆裂白费功夫。

许多地方是数日历算日子过年的,而在四川,腊肉和香肠就是时间刻度表——当树枝、墙角、晾衣杆上的腊肉香肠日渐增多,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被压弯枝头的香肠打到头,蹭到一脸太阳暴晒出的充足油味,那就是要过年了。

腊味制作受地理与气候限制,大多在川渝、两湖、两广一带。据说是不少北方人觉得腊味有一股陈腐的油腻味,不如酱肉爽口。

事实证明只有真爱腊味的吃货四川人,才研究出了腊味的花式吃法。

此外,腊肉香肠在四川还有一层特殊含义。四川人民都知道,在缺肉的石器时代,大家都还在讨论着“哪儿哪儿的猪肉便宜做腊肉划得着”“今年的麻辣香肠又多做了两节”,这时候突然瞥到街边某户人家,窗边、门上、阳台挂满了腊肉香肠的 “酒池肉林”,散发出的真土豪气一定会震慑得四方路人哑口无言,怀着敬仰之心驻足观望许久。

四川人喜欢吃腊肉,源于对家乡味的执着。

在古代,四川人不是像现在一样,只要想吃,就能天天吃肉,只是到了过年,人们才能吃上几顿肉打打牙祭。四川人都有养年猪的习惯,猪从开春养起,到了临近过年,猪被养的膘肥肉厚,亲朋好友就把猪宰了,大家围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一顿杀猪菜,叙谈一年来的酸甜苦辣。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冰箱,肉又不能一次吃完,聪明的四川人,把猪肉切成条,抹上盐,挂在灶房里,借助烟火风干,就成了腊肉。实际上,古时的四川人制作腊肉,初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猪肉,让人们能多吃几天。经过这么制做的猪肉,四川人发现别有风味,慢慢的就成了一种割舍不了的家乡味。

在外面打工的四川人,拿出从家乡带过来的腊肉,买几把蒜苗,或几把二荆条,炒上一盘腊肉蒜苗或辣子炒腊肉,就着喝上二两小酒,就感觉回到了家乡,思乡之情就得到了缓解。

在家里[_a***_]的人,吃着腊肉,总能想起祖辈的辛劳,才有了目前的美好生活,更加感念祖辈的荫德。

要问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腊肉,是因为腊肉是“家乡的味道”。